李嘉玲
八大山人(朱耷,1626-約1705)善書畫,在寫意花鳥畫方面的造詣更是前無古人,是世界級的中國畫藝術大師,是世界上最早的表現主義大師之一,是極少主義的開山鼻祖,是現代藝術的開拓者。八大山人的藝術作品,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練沉毅,氣韻渾然天成,不僅影響了清中葉畫壇,也對近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李苦蟬、張大千等產生的深遠的影響,成為近三百年來繪畫的主流。
八大山人的藝術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1659年到1680年,八大的作品多以奇石花卉為題材,注重寫實,并沒有追求怪誕的傾向;1681年到1684年期間,八大處于思想的極度苦悶的時期,作品多表現對故國的思念,重視寫實的風格沒有大的變化;從1685年開始,八大離開佛門,由于他特殊的身世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使得八大的畫作不能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奇奇怪怪的物像的變形以及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來表達內心痛苦的感受,直到1705年去世,這是其藝術創作的第三個階段,也是其藝術臻于成熟并有大量經典傳世作品問世的時期。八大有一首題畫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八大繪畫藝術的特點以及所寄寓的深刻情感,沿著這條主線,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并理解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始終以明朝遺民自居的八大,一生不肯與清政府合作,他筆下的魚、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分明就是八大筆墨下自己的真實寫照。作山水,取荒寒蕭疏之景,可謂“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松山河”,以書畫表達自己對明王朝深深的眷戀。八大的筆墨以放任恣縱見長,清逸橫生,蒼勁圓秀。同屬清初四僧的另一位藝術大師石濤所著《話語錄》第一章,在“法自我立”和繪畫的“從于心者”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畫”的繪畫本體論,可謂對八大“墨點無多淚點多”的最好闡述:“夫一畫,含萬物于其中。筆與墨會,是為綱縊,缊不分,是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畫而誰耶?以一管窺之,即飛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畫測之,則可參天地之化育也。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字畫者,一畫后天之經權也”。八大山水師法董巨、米芾、黃公望、倪瓚、董其昌等諸家,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花鳥畫創作,深受徐渭、陳淳的影響,以不拘一格的大膽變形、裁剪,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卻預示著其未來的發展。
通過對八大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比較,八大的藝術風格的形成還受到明清木刻水印版畫的影響,其構圖、色彩、水墨暈染效果等與木刻水印版畫有很多相通之處,氣息平和,似無意為之,但又精雕細琢,如《水仙蘭花圖冊散頁》(紙本,水墨,21.1 24.6 cm)。中國木刻版畫從唐代到明代有著體面的歷史,明清時期,尤其是明萬歷至清乾隆兩百多年間,版畫蓬勃發展,涌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數量之大,品累之盛,形成了我國古代版畫史上的黃金時代。此間一些文人畫大家的介入,更增加了水印木刻版畫的傳統美學含量。陳洪綬、漸江、丁云鵬、文嘉等名家踴躍為版畫繪制底稿,版畫與文人畫相互生發,激發了版畫的發展,同時帶來了審美觀念的變化。于此同時,畫家因繪制版畫而聲名遠播,并從版畫中不斷汲取營養。木刻水印版畫和水的關系密不可分,水使水印版畫漸變滋潤,韻味悠長,有道的無為而又包容。水印版畫善于表現我國傳統哲學所重視的虛靈世界,強調人心靈之融匯的意境。八大的作品對水墨的把握恰到好處,濃淡相生,虛實相應,使人聯想到只有水印木刻版畫中才有的韻致。
藝術的表現形式千差萬別,但在最高境界上卻是相同的,甚至有時驚人的相似。在20世紀的意大利,版畫家喬治-莫蘭迪,西方的八大山人,其繪畫作品在精神世界與藝術追求上與中國文人畫之逸品近乎一致。其畫面中自然流露出的那種孤索淡寂,及其對畫面形式和內容的選擇處理都更接近東方式的靜觀。無論是東方的八大還是西方的八大,都與版畫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作品都是主張借助對客觀對象的描繪來表達人的精神和情感,表現人的藝術追求或理想。
反觀當代版畫創作的現狀,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仍存在諸多問題。版畫作品應當從自身的感悟出發,而不是簡單的形式的創造以及繪畫語言的堆砌。一些版畫作品刻意追求版畫的形式語言,片面追求作品的印痕美感等本體語言,使作品只停留在技術層面,疏離了版畫本身的內在精神,缺少深刻的內涵和思想,缺少生命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版畫要走出低谷尋求新的發展,由“技”進乎“道”是當務之急。在時代變革與文化轉型中,版畫作用沒有明確的藝術主張與精神導向,藝術視野相對狹隘,對版畫制作技術細節過于迷戀,使得多數當代版畫作品缺少內在的精神涵養。
當代版畫創作應該以社會主義精神與文化指向為參照,吸收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長處,豐富當代版畫的內在精神品格與外界風貌,“藝術作品的意識形態性,決定了其在本質上永遠是精神的觀念的存在。”正如貢布里希所說:“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版畫家必須跳出“版畫圈”,由對材料和技術的關注轉向于對當代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體驗,對當代人的文化心理與精神情感的體悟。
八大山人從木刻水印版畫中汲取營養,采用自己獨到的藝術語言深刻的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當代版畫的創作亦可從八大山人的筆墨語言,精神世界中找到版畫創作的靈感與體悟。將表現主義,極少主義用于版畫的創作,融抽象于具象之中,通過器味、版味、印味之間的組合表達形成版畫特有的藝術之趣。版畫的黑白與八大的寫意水墨作品都具有象征性和抽象性,對于真實事物,藝術家應關注的是揭開表象后的真實,那些看似荒誕的平面并非偶爾的表現形式或病態下的涂鴉,而應該是藝術家精心創造的藝術世界。情感是藝術的生命,八大用其整個藝術生涯完美詮釋了這句畫的含義,當代版畫的創作應該利用合適的版畫的“語境”來傳遞情感上的“心境”,從而真實的把握生命的運動和情感產生、起伏以及消失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