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虹凌
在意大利納普勒斯維蘇威山腳下住著200萬居民。現代龐貝居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活火山仍然在不斷地威脅著他們。農夫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它的下面幾英尺深的地方依然保留著古文明的遺跡。古代龐貝,綿延160英畝,和現代都市的格局極為相似。在眾多遺跡中,龐貝令人矚目的完好的保存狀態無與倫比,它是成列著古代藝術品和古代建筑的獨一無二的櫥窗。豐富的鑲嵌原創藝術品和壁畫,有些生動如昔。這座古城給考古學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穿越到古羅馬世界的機會。公元一世紀,羅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橫跨整個歐洲以及從英國到埃及的近東地區。龐貝曾經擁有2萬人口,是興旺的貿易中心。通往城市廣場的各條街道熙熙攘攘,擠滿了來自遠方的農夫和商人,他們在那兒交換產品和貨物。許多當地市民很富裕,并享受著他們富足、平靜的生活。維蘇威火山,隱隱約約,總是像背景一樣出現在城市的后面。但就當時的人們來說,它不過是一座盛產葡萄的山而已。
公元79年8月24日,那天對龐貝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普通夏日,他們照常做著自己的事情。早晨,大家都忽略了從維蘇威傳來的輕微的隆隆聲響。人們一如既往,好像一切如常。在家的婦女準備帶著孩子去小憩。奴隸們在廚房忙綠,為晚上的事情做準備。男人們正想著要去公共浴室打發下午的時光。隆隆的轟鳴聲卻一直響個不停。
中午12點左右,突然一聲巨響,震撼了整個城市。當火山噴發的時候,人們驚悸地望著它,烏黑的火山灰夾雜著炙熱,火紅的巖漿沖向天空,高達數英里,緊接著,令人窒息的火山灰傾瀉而下,覆蓋了整座城市,接下來,一片黑暗。與此同時,石塊像冰雹一樣砸向地面,龐貝被白色的圓石和凝固的火山灰掩埋。
在那場地獄般的災難中,有兩位我們現在所知曉的親歷者。年長者,羅馬海軍上將普林尼,在拼命地營救遇難者。他的侄子,小普林尼,在這場災難中幸免于難,記錄下了唯一的一份目擊報告。他寫道:“在維蘇威山,到處燃燒著熊熊烈火,火光把夜空照得通亮,建筑物開始劇烈地震動,搖擺,好像要把基石掀翻一樣。室外,置人于死地的浮石從天而降,一片哀號。”人們驚恐地卷縮在角落,隨身帶著他們的家當,心想:“等會吧,會停下來。”可是,這一切沒完沒了。17小時以后,塵土還在傾落,鎮上許多屋頂都被塵土壓塌,一些人被困在地窖和房間,還有很多人在逃離的時候被掩埋。當時,老普林尼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等到醒悟,為時已晚。“我的叔叔決定往海岸去尋找逃生之路。火焰和硫磺味驅使人們不停地逃離,叔叔由兩位家奴攙扶,突然倒地,他是被濃煙窒息而死。”
小普林尼也記敘了他掙扎于死亡中的逃離過程。“四處都是婦女的尖叫聲,嬰兒的哭叫聲,還有男人們的叫喊聲。此時,灰燼像暴雨般飛落而下,我們一次又一次,不停地掙扎著,從塵土中爬出來,否則,將被掩埋,壓死。我以為整個世界和我一樣,即將面臨死亡。在漫長的黑夜中,數千人被奪走了生命。當我們回來,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再次經歷整座城市在劇烈的震動中被致命地撕裂。”
一天一夜,死亡和毀滅籠罩著整座城市,當龐貝在痛苦中掙扎的時候,另一座城鎮也處在火山肆虐中,赫庫蘭姆尼,與之相隔9英里的一個富裕,著名的海濱小鎮,可是在那個夜晚,名聲、財富救不了人的命。當維蘇威火山噴發之后,赫庫蘭姆尼被埋在40英尺厚的火山灰下。現在,在碎石和瓦礫之下,仍然可以看到被炭化的木材。這些遺跡足以讓火山學家再現這座城市所經歷的最后景象,百葉窗,門完好的保存下來,這類器物向人們揭示出赫庫蘭姆尼和龐貝所受的摧毀有所不同。人們知道,在那天半夜,火山噴發的方式呈戲劇性的變化,繼滾滾濃煙之后,突然,灼熱的火山灰和浮石從山口噴薄而出,煙塵像核爆炸似的,以100至200英里的時速向四處輻射。短短幾分鐘,濃煙就覆蓋了赫庫蘭姆尼。煙塵的熱度足以使木頭炭化,讓玻璃融化,不用說,這一切都是致命的。
在赫庫蘭姆尼公共浴池,大理石面盆佇立在窗下,一如往昔。但是當浴室被發掘出來的時候,面盆倒在房間,上面還留有火山巖漿凝固的痕跡。
讓人費解的是在赫庫蘭姆尼鎮找不到一具人的遺骨,房屋和街道像被遺棄似的。當時發生過什么事情呢?鎮上的人知道龐貝的居民所遭受的一切嗎?考古學家當時推測,他們也許得到這場災難的預警,因而有時間逃離。真相是在一次駭人的發現中才得以揭曉。
近期,就在赫庫蘭姆尼海濱的考古發掘中,許多駭人的,令人傷心的發現,讓這個謎底真相大白。人們發現了100多具骨骸,其中一些保存極為完好,似乎在向人們述說我們知之甚少的,有關這座城市的末日最后時刻所發生的那場悲劇性的令人心酸的細節。
這是第一次,我們親自看到古羅馬時期的人體殘骸。由于古羅馬有焚燒尸體的習俗,因此,在赫庫蘭姆尼和龐貝發現的骨骸,實屬罕見。那具面部朝下,手抓住沙礫的尸骸曾經是一位士兵,他身邊還帶著一把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在其它任何地方還沒有看到過羅馬士兵。他佩戴著劍帶,錢帶,里面還有三塊金幣,他渴望獲救,那一刻永遠沒有等到。
人體學家對骨骸進行了詳細的檢測,通過他們的努力,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到那些消失了很久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在一座房屋,有12個家庭成員遇難,其中有一間屋子,我們發現一個14歲左右的少女,手里緊緊抱著7個月大的嬰兒,試圖要保護孩子逃離即將面臨的死亡。
起初以為少女是嬰兒的姐姐,但是考證發現,這里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嬰兒是一位貴族孩子,孩子的耳朵戴著綴有一顆小珍珠的金耳環,而那位十四歲的少女的骨骼顯示女孩生前從事超過她的年齡的負荷的重體力活。她營養不良,牙齒發育很差,她的生活狀況說不上慘不忍睹,但很可能十分艱辛。
這是一具勞累過度的女奴的骨骸,她的責任就是保護和照顧那個嬰兒。她的生活方式與城里多數富裕市民形成鮮明對照。多數人牙齒潔白,有光澤,表明營養豐富。
讓人感觸頗多的是,那些無聲的遺跡仿佛在向人們重現龐貝那個毀滅性的夜晚。在那個可怕的死亡之夜以后,尸體在堅硬的石灰熔巖里腐爛,留下了怪異,可怕的空洞。考古學家給那些空洞澆注上石膏后,就形成了立體的形狀,把當時遇難者臨近死亡的樣子永遠地定格下來。這位腰間系著腰帶,這是奴隸的標志。當時所有的奴隸必須戴上厚重的腰帶,上面刻著主人的名字和頭銜。之后,歷經1000多年,龐貝市民仍然在講述著那個幽靈般寂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