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鉆探工程孔內事故帶來的危害,總結為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工期延誤、質量下降等方面。其次重點探討孔內事故的防治方法,提出加強安全管理、使用先進技術等有效措施,可幫助鉆探工程整體質量得到提升,降低事故發生幾率。
關鍵詞:鉆探工程;孔內事故;事故防治
一、孔內事故的危害
1、浪費人力、物力,貽誤工期,增大鉆探成本
鉆探工程一旦發生孔內事故,必然會造成財產損失甚至是人員傷亡。以埋鉆事故為例,發生后需要動用人力對現場進行清理,將掩埋設備搶修出來,并處理孔內為后續施工做準備。事故規模較小的現場清理工作也要在3個月左右才能完成,總工程竣工便向后延遲了至少三個月。埋鉆事故發生后設備受到的損傷也不容小視,機械設備中脆弱的零件在此過程中損壞,維修后不能恢復正常便要更換,加大了生產成本,搶修期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加之事故損失,可高達數十萬元,嚴重者可超過百萬。
2、危及人身安全
鉆探工程進展階段會使用到電氣設備,孔內設備連接高壓電,人員靠近機械近距離操作觀測。孔內發生事故后會伴隨著塌陷,供電線路遭到破壞,設備由金屬部件組成,與斷裂的導線接觸后會導電,操作人員因此發生觸電危險。常規操作過程中,工人很難全面了解井內情況,借助儀器設備探測后還需要憑借經驗開展施工,涉及到大型設備使用時也沒有開展安全培訓。孔內發生故障后第一反應是將設備撤出,探測內部情況,零部件回彈造成的人員傷亡時有發生,工人近距離操作與設備之間不能保持安全間隔。處理故障時設備壓力不足瞬間掉落,傷及到周圍工作人員。孔內事故多數是由機械設備使用不當造成的,還有一些機械自身設計缺乏合理性,投入到使用環節自然對工程安全造成影響。
3、損壞設備
孔內事故最常見的形式是設備損壞,或者是塌陷造成部分設備被掩埋。工程現場地質環境存在差異,地下土壤層中存在大量巖石碎塊或者土質黏性較大時鉆頭會受到損壞,地面固定裝置受到的震動隨之增大,被粘土包圍的鉆頭旋轉速率受阻,不能正常使用。這種情況會對地面設備造成影響,不能發揮固定作用,最終坍塌掉落,提供動力的裝置在此階段仍然飛速旋轉的,一些零件脫離牽制向周圍飛出,砸傷工作人員。
4、造成質量事故
鉆探設備運轉過程中,地下部分發生小故障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仍然繼續使用,此時施工質量會有明顯下降。一些鉆探工程是為加固基層做準備,對孔的直徑與深度要求嚴格,孔內事故發生后如果在早期發現可進行修補,但地下環境探測存在難度。存在問題的鉆孔仍投入使用,基層承載能力因此而下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沉降危險,使總工程質質量因此而下將。繼續開展后續建設也很難保障其安全性,孔內事故還會引發固定機械移位,孔表面與內部出現位移差,并不是垂直存在的,后續建設不得不中止,重新進行規劃。
5、污染環境
進行放射性測井時,因孔內等故障使放射源墜入孔內,如果打撈不上來或不慎將放射源損壞而使放射元素泄露,都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若防護不當,現場的操作人員當時就可能受到放射性傷害。由上述分析可見,鉆探工程孔內事故的危害比較復雜,后果也較嚴重,應列為鉆探工程安全防范的對象。
二、孔內事故的預防
孔內事故的預防應從分析事故發生的機理(原因)入手,通常有人為和自然兩大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特殊的地層地質條件,一般人力難以改變。所以,主要應預防人為事故。分析過去發生的事故案例,絕大多數也都是人為因素所致。應針對這些因素,從管理、技術、教育等方面采取預防的措施。近幾年來,我局應用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引用危險辨析技術等方法預防事故,效果明顯,具體做法有下面幾點。
其一,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孔內事故的重視程度,使用先進技術,對資質情況進行全面勘探,將組成復雜的區域做出標注,為建設階段提供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要分級進行,領導干部要將監管任務落實到個人,設定安全施工目標,在工程開展前要對現場進行全面勘察,并檢修設備是否運營正常。
其二,對操作人員監管要嚴格。使用鉆探設備時一定要按照安全規定來進行,現場工作人員要與設備保持安全距離。國家管理部門針對鉆探工程安全問題出臺了一些法規政策,對設備質量標準與操作人員從業資格進行規定。工程要在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展,針對地形較為復雜的施工現場,可制定出多套鉆探方案,對鉆孔周圍加以保護,發現土壤嚴重松軟要停止作業,立即進行加固處理,確保安全后可繼續開展鉆探。
其三,工程管理人員應制定科學的設備檢修計劃。設備運輸到場地后需要現場組裝,碰撞很容易造成零部件變形甚至是損壞,因此安裝完成后需要對設備安全性進行全面檢驗,試驗運行觀察運轉狀態,各項參數在額定范圍內可開展正式施工。在每日開工前檢驗主要工作模塊,剩余部分可不必每日檢查,但要設定全面檢修時間,通常是按月進行,對于設備磨損嚴重的施工現場,可按照情況來設定。以滿足使用需求為前提,保障操作人員安全后還要盡可能的縮短建設周期,為團隊爭取更多經濟利益。
其四,在鉆探工程中引入新技術。技術進步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通過施工工藝創新可減少孔內事故發生的幾率,鉆頭部位引入新技術后可應對多種復雜地質,黏著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除此之外,設備功率也是工程重點考慮問題,功率不足在運轉過程中容易破損,零件飛出后造成人員傷亡。個別薄弱環節加固后鉆探工程得到了更多安全保障。
最后,結合推行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職業安全健康體系抓好孔內安全,把孔內安全的具體內容滲入到這兩個體系當中,推行全面安全管理。同時,抓好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全員安全素質。我局每年組織職工開展的安全培訓,都把孔內安全知識與技術作為主要內容,大大提高了職工掌握孔內安全的技能,事故率顯著下降。
小結
井內事故嚴重影響著鉆探工程發展進步,事故一旦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無法彌補。文章針對事故引發原因分析了一些解決方案,希望可以對鉆探工程安全進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天學,陳遵義,王秋旺,郭振華.淺談井下鉆探主要危險因素辨識及防治措施[J].采礦技術,2013(01).
[2]吳金生,賈軍,段玉剛,李正前.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鉆探項目鉆探事故預防與處理技術[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