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在近幾年高考的數(shù)學試題中,考查學習新概念、應用概念的試題頻繁出現(xiàn),這些試題是學生在平時訓練中接觸不到的固定題型,雖然難度不大,學生卻往往感到難以下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概念教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是師生共同探究和學習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要想讓學生掌握好概念,教師應重視概念課的教學設計,尤其要重視對細節(jié)的反復探究、推敲.
在高中的新課的概念講解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會在探究和分析上花費太多時間,而是直接給出概念,提出概念中的幾個注意事項就完成講授. 沒有組織學生對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仔細討論分析,把大部分時間用于講解例題或練習題,最終會把學生帶進“題海”.
如何理解、尊重教材,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數(shù)學教師在概念講授課上應該追求的.應主要從以下四點入手.
一、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正確引入概念
在學習新概念時,教師可以將新概念與舊概念聯(lián)系起來,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試著用數(shù)學方法加以表征。在形成概念時,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構新概念.比如:在講圓柱、圓錐、球的概念時,由于圓柱、圓錐、球?qū)儆谌S圖形,用平面直觀圖難免會造成視覺上的失真,我們可以借助教具、利用幾何畫板、動畫展示等幫助學生理解。在講橢圓的概念時,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塊紙板、一條細繩、兩個釘子,教師指導學生將釘子固定在紙板的不同位置,讓繩子長度大于兩釘子之間的距離,同時用鉛筆挑動繩子畫線,從而得到橢圓,然后再改變繩子長度分別等于、小于兩釘子間的距離畫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畫圖過程歸納橢圓的概念.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圓筒的斜面、圓環(huán)斜射在地面上的影子等學生熟悉的方法引入橢圓的概念.在講授數(shù)學歸納法的概念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遞推”的含義,可以引進“多米諾”骨牌游戲,由于骨牌之間的特殊排列方法,只要推倒第一塊骨牌,第二塊骨牌就會自己倒下,接著第三塊、第四塊也會倒下……如此傳遞下去,所有的骨牌都會倒下,這種傳遞相推的方法,就是遞推.
二、揭示概念中每一詞、每一句的真正含義
數(shù)學概念語言精煉,寓意深刻,要把概念講清楚、講準確,需要對概念進行辯證的分析,對概念中每一詞、每一句進行仔細推敲,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質(zhì),通過對本質(zhì)特征的分析,帶動對整個概念的理解.
讓我們回顧函數(shù)的概念:設A,B是非空數(shù)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shù)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shù)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shù).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shù)x, 在集合B中有唯一確定的數(shù)f(x)和它對應”.這里要重點講清楚“任意”與“唯一”包含的意義.比如:y=x2,y2=x.前者可以稱y是x的函數(shù),后者則不能稱y是x的函數(shù).因為在后者中,對于任何一個x,對應的y不是唯一的.這樣,通過正反實例強調(diào)概念中的關鍵詞語,更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等差數(shù)列的概念是:一般地,如果一個數(shù)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那么這個數(shù)列就叫等差數(shù)列.
在等差數(shù)列的概念教學中,如何理解“從第二項起”與“同一個常數(shù)”這兩組關鍵詞?我們可以構造反例說明:如果沒有“從第二項起”的限制,第一項不能實現(xiàn)“與前一項相減”;如果沒有“同一個常數(shù)”這一限制,如在數(shù)列1,4,7,-6,12中,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等于常數(shù),但此數(shù)列不是等差數(shù)列。從而說明這兩組關鍵詞缺一不可.
線面垂直的概念:平面外的一條直線與平面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垂直,則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垂直.在分析概念時,要引導學生著重分析“任意”一詞。“平面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表示“平面內(nèi)的每一條直線”或“平面內(nèi)的所有直線”,不能理解為“平面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
三、利用變式教學,抓住概念的本質(zhì)
在引導學生正面理解概念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對概念的逆用、變式獲得解題方法,通過設問和討論來正確地把握概念,使問題迎刃而解.
對于容易混淆或難以理解的概念,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指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助于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zhì).有些概念從表面看好像差不多,但本質(zhì)卻不一樣.例如:子集與真子集,映射與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與冪函數(shù),獨立事件和互斥事件,排列與組合,等差數(shù)列和等比數(shù)列,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奇函數(shù)與偶函數(shù),函數(shù)的值域和最值,函數(shù)與方程、和差化積與積化和差,“都不”與“不都”這些概念,可以從內(nèi)涵和外延綜合進行比較.例如:“都不”是對所考查對象的全體的否定,只指一種情形;“不都”是對“都”的否定,它與“至少一個不具某種屬性”是同一個意思,一般包括多種可能情形.比如:“x,y都不為零”等價于“x≠0,y≠0”,“x,y不都為零”包括三種情況:x≠0,y=0;x=0,y≠0;x≠0,y≠0.
四、靈活運用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學習概念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所以學生對它的認識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分深刻,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在課內(nèi)要適當反復,在課外也要適當反復,反復不完全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通過復述、答問、舉例、解題、綜合運用等方式,使概念再現(xiàn),讓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化.
例 已知下列等式,比較m,n的大小.
上面的3個變式題逐漸變難,尤其變式3,學生不是很熟悉,其實,它們系出同源.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種變式訓練讓學生從多角度掌握概念.
以上是我對高中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一些粗淺認識,從重視細節(jié)的角度幫助學生學習數(shù)學概念,可使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系統(tǒng)性、特殊性、廣泛性有深刻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