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寒++李學鵬
攝影,是用攝影師的視角發現不同的東西,并帶給人不一樣的展示。它是一門藝術。有些人剛剛拿到相機,就去問老師,這能讓我賺錢嗎?或者是多久會給我帶來收入?他們不把攝影當作藝術,而是把它當作成一種賺錢的方式。如果一個攝影師,總是抱著這種心態去創作,恐怕在他的眼睛里只會看到錢。
Q:安德拉德先生,您來過中國幾次了?請談一下您對中國的認識。
A:到目前為止,我來過中國7次。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是去的香港,第二次是澳門,再后來去的是深圳等內地。其中,我對深圳的印象十分深刻。這是一座高度繁榮的經濟特區城市。來到這里之后,我分別去了博物館及一些景點,晚上觀看了當地的演出,給我的感受十分深刻。那時候,我就想,我一定要再來中國內地看看。后來,我還去了中國的濟南,一座泉水汩汩的城市。這里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我還能記起一些泉水的名稱,比如趵突泉。
在來中國以前,在我的印象里認為這是一個活在歷史中的國家,以擁有過去的輝煌歷史而自喜,但是真正地踏上中國的土地后,我發現,我之前的想法是何等的荒繆。中國不僅僅是一個擁有厚重歷史的國家,還是一個活在當下,擁有高度現代化且十分繁榮與富庶的國家。她迅速的發展,在讓我們感到吃驚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活力與巨大的影響力。用我的話來說,我曾在中國,我喜歡中國。
我對中國人的生活非常感興趣。比如,一大群老年人一起跳廣場舞,大家合作共享,跟著音樂起舞,不亦樂乎。這讓人十分的羨慕,因為在葡萄牙,人們多是一種孤單的活動方式,各玩各的,雖是互不打擾,但也是相當的孤獨。很多人缺乏互助團結的精神,沒有中國“團結就是力量”的觀念。
Q:您對“攝影”是怎樣理解的?
A:攝影,是用攝影師的視角發現不同的東西,并帶給人不一樣的展示。它是一門藝術。有些人剛剛拿到相機,就去問老師,這能讓我賺錢嗎?或者是多久會給我帶來收入?他們不把攝影當作藝術,而是把它當作成一種賺錢的方式。如果一個攝影師,總是抱著這種心態去創作,恐怕在他的眼睛里只會看到錢。
在我看來,攝影師在交代一個事件的時候,應該是先有環境作為鋪墊,其次再用人物去講故事,這樣會讓觀眾有個全面的認識。有一年,我去中國貴州的苗寨侗族采風,在那里我拍攝了很多關于當地自然及民俗的圖片。這些圖片,對于中國人來說,可能司空見慣,但對于我們這些“外國人”,卻是十分難得的題材。所以,那段日子我仔細研究了一些當地的習俗,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國外”的朋友做了展示。后來,這些圖片發表在西班牙的一家雜志上。此外,我不喜歡拍攝負面的東西,我認為美好的東西可以激發人的熱情,負面的東西會給人帶來傷害和不悅。
Q:您對中國的“攝影環境”有怎樣的認識?
A:在關于中國“攝影環境”的認識上,首先我認為中國攝影師的裝備十分的精良,并且還有很多活躍的攝影組織和眾多優秀的攝影師。中國有廣袤的國土,有著“大好河山”和眾多民族,有很多可拍的東西,這是很多國家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
其次,中國對作品的版權保護有些不夠,這讓創作者不高興。盡管盜用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是有很多時候,攝影師的權益是得不到保護的,尤其是一些外國攝影師的權益。其中原因,用一句很時髦的話說“你懂的”。
Q:請您介紹一下聯合國攝影家協會?
A:聯合國攝影家協會,嚴格地說不是一個專業的攝影組織,更像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沙龍。它的秘書處設在奧地利維也納。它的參與者主要是在聯合國工作的各成員國的員工,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國家駐奧地利大使館的員工。這里經常有各種各樣的攝影活動,諸如攝影展、攝影比賽、攝影技術交流等,我們會經常舉辦各國家的專題攝影展,展示這個國家與眾不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協會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愛好攝影的朋友加入,因此我們還有個理念是,當你來到維也納,找不到愛好的時候,攝影會讓你擁有愛好。在這里,除了可以學習攝影技術,交流攝影經驗外,這里還有圖書館、暗房以及調色實驗室。
如今,我已經退休5年了,不再擔任協會的主席。我在任的時候有800多名會員,不過如今人數一定更多了,至于具體的數字,我也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