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田 (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漢王鎮位于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云龍湖風景區內,轄區面積9.6km2,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境內地勢高亢、山丘眾多,森林覆蓋率達65%,荒山綠化面積達95%,被譽為徐州的后花園。漢王鎮歷史悠久,境內拔劍泉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拔劍而成,泉水恒溫16℃,冰雪不封,許多歷史文化名人慕名前來,吟詩作賦,留下千古佳句,來此處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其西部紫金山上有清代著名小說評論家張竹坡之墓和以此為主題的名人名著主題公園——竹坡故里。
漢王鎮古色古香的街道,富有文化氣息的景點,淳樸的村民,無處不體現著蘇北小鎮的獨特魅力。漢王鎮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公共空間表現形式包括浮雕、雕塑、奇石、壁畫、書畫作品、公共小品、健身設施等。漢王鎮以漢代的建筑風格為藍本,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帶有濃郁的漢代特色。
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浮雕在漢王鎮美化環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漢王鎮上浮雕的材料主要有石頭、木頭和金屬等。漢王鎮上的浮雕有清初著名小說評點家張竹坡評點的《金瓶梅》、百家姓、著名詩詞、文化典故等。
圓雕作品又稱立體雕,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圓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圓雕的手法與形式多種多樣,雕塑內容與題材豐富多彩。通過圓雕的形式表現藥王等人物形象,增加了漢王鎮的文化氣息。
奇石,系指天然形成的形狀不一般的石頭,其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同尋常,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或審美習性,可供觀賞收藏把玩,我國臺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漢王鎮上的奇石隨處可見,有的已經遭到了破壞,周圍還有很多的垃圾。
壁畫,墻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墻面上的畫。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作為建筑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漢王鎮上的壁畫多數是一些年畫、福字等帶有民俗氣息的藝術作品。形式多樣,造型生動,富有趣味性。但是,多數被淹沒在草叢中,難以被發現。
公共標識設施是指在公共空間利用建筑、構筑物、場地、空間等設置的給人行為指示的由符號、顏色、文字、幾何形狀等元素組合所形成的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標識是公共環境和活動場所中必要的設施。漢王鎮上的公共標識較少,只有鎮上路口的一個指示牌,對初次到漢王鎮的游客來說,實屬不便。
漢王鎮公共空間表現形式除了浮雕、圓雕、奇石、壁畫、公共標識外,還有一些造型獨特,具有漢王鎮特色的水車、涼亭、石橋等等。
針對漢王鎮在新農村建設中景觀雕塑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設計了一份《關于漢王鎮新農村建設中景觀雕塑滿意度的調查問卷》,在與漢王鎮居民接觸的過程中,對他們做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人群包括當地的居民、游客等,包含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例如上小學的少年兒童、剛高中畢業的青年、在家帶孩子的婦女、退休的老年人等等。在調查中,一些中老年人因為眼花或不認識字,則由筆者念給他們聽,根據他們的選擇代為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份,回收20份。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的居民很滿意改建后的漢王鎮,對漢王鎮上景觀雕塑的歷史文化很感興趣,有助于提高漢王鎮的文化氛圍。91%的居民對景觀雕塑附近的衛生狀況表示擔憂,認為加強對景觀雕塑的保護,需要村民共同維護。
在考察中,我們對漢王鎮的村民做了隨機的采訪,聽到了他們一些真實的想法,深刻體會到了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僅僅是做表面功夫,而是需要解決村民的實際需要,真正服務于民,外表的光鮮亮麗始終無法掩蓋內在的不堪入目。
①被訪人:王大爺
年齡:68歲
職業:退伍老兵
意見:保護景觀雕塑的途徑得領導抓,專人管理。
②被訪人:閆阿姨
年齡:50歲
職業:家庭主婦
意見:“驢屎蛋子外面光,中看不中用”。新農村建設表里不一,一線之隔的差距居然如此之大,外面是漂亮的景觀雕塑,而巷子里卻是如此的臟亂不堪,村里的環境沒有任何的改善。
通過對漢王鎮的實地調查,在與當地居民的訪談中發現,在漢王鎮景觀雕塑的建設還存在很不不合理的地方,大多數的村民并不理解這些景觀雕塑的真實意思,景觀雕塑的建設與漢王鎮的文化相背離,無法體現漢王鎮的歷史文化。景觀雕塑附近的衛生狀況一直困擾著村民,大多數人對景觀雕塑的安全提出質疑,如何保護這些景觀雕塑的問題仍待解決,政府在新農村的建設并沒有考慮到村民的真實需要。
景觀雕塑在漢王鎮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展示了漢王鎮獨特的歷史文化;二是美化環境,陶冶情操,漢王鎮在住房改造、道路整治等方面比以往有所改善,創造了良好的居住條件;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有利于建設舒適宜人的居住空間。
漢王鎮上的藝術作品多是一些古代的神話故事和傳說,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大多數的農民無法理解這些景觀雕塑的真實意思,這些藝術作品不能成為一些好看的擺設,政府應當加強宣傳教育,向村民講解這些藝術作品的含義,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加強漢王鎮的文化底蘊,促進新農村的文化建設。
漢王鎮上的景觀雕塑沒有獨特性,多是一些民俗的壁畫和名人詩詞,像《百家姓》、民俗壁畫這樣的作品在任何一個村鎮都可以使用,不具有代表性,景觀雕塑應與漢王鎮當地的文化相結合,多建設一些帶有地方特色的藝術作品。
漢王鎮景觀雕塑附近的環境問題引人擔憂,垃圾袋、廢棄飲料瓶在草叢中隨處可見,鎮上衛生臟、亂、差,這些問題仍然是新農村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公共空間建設中帶來的環境二次污染(圖2)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在鎮口,我們看見了柿子樹掉下的成熟的柿子,對環境造成污染。新農村建設不僅要注重“建設”還應當重視后期的環境保護。
如何保護漢王鎮上的景觀雕塑仍是漢王鎮新農村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漢王鎮上的很多景觀雕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景觀雕塑附近雜草叢生,垃圾成群。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是政府加強宣傳教育,還是專人管理、村民共同維護等,仍然值得我們思考。
景觀雕塑建設是新農村公共空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政府充分發揮其的職能,加強管理和宣傳,才能真正保護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保護漢王鎮的景觀雕塑,僅僅靠政府的管理和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村民的共同努力,提高村民的保護意識,共同參與和維護公共空間。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和最大的受益者,景觀雕塑的建設要時刻關注農民的實際需要,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增加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征求群眾的意見,發揮勞動人民的智慧。
漢王鎮是徐州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聞名遐邇的拔劍泉則以漢高祖劉邦在此拔劍成泉而得名。漢王鎮在景觀雕塑的規劃和建設中,將漢文化作為景觀雕塑的主題,豐富景觀雕塑的形式,與漢王鎮的歷史名人相結合,形成獨特的文化空間。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李立新.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
[3]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4]杭間.原鄉·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5]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