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黃河灘區生產堤的危害及對策
劉建偉
黃河灘區生產堤由來已久,實為保護黃河灘區生產不受黃河小洪水而建,無法抵御大型洪水及凌汛危害。國家相關部門在1974年、1992年多次下達廢除、改建生產堤的意見,但是在黃河灘區對文件的相應不積極,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本文在分析黃河灘區生產堤危害的同時,結合黃河灘區及周邊工農、自然條件等因素,提出黃河灘區生產堤易出危害的對策,為解決生產堤危害提供科學參照。
黃河灘內生產堤是沿黃人民為保護農田、灘區村莊,自行修筑的規格低、質量差的土堤,一般距離黃河主河道較近,在黃河主河道及黃河大堤之間,古稱民埝。
生產堤在小洪水來臨時,對于保護灘區農田、村莊及其他生產設施起到了較為關鍵的作用,避免了灘區內人民財產受到小洪水的危害。但是生產堤為沿岸人民自行修建,無專業人士指導,造成了自身防汛水平低、施工質量差的缺點,參照各級河道主管部門下發的河道管理規定,生產堤目前均影響黃河河道防洪行凌,應予以拆除及改建。
廢除民埝,寬河固壩,是人民治黃的一項重要政策。國家相關部門多次下發生產堤廢除、改建的意見,但是沿岸人民由于經濟利益驅動和部分地方政府的不積極態度,黃河灘區生產堤形成了破除-堵復-再破除-再堵復的惡性循環。
黃河灘區生產堤的危害可以根據黃河不同季節汛期的特點分為洪水期危害及凌水期危害,主要的危害分析如下。
(1)二級懸河問題持續加劇
人民治河的數十年經驗告訴我們,二級懸河問題主要的誘因就是生產堤的亂建。生產堤建成后,阻礙了河水正常行河,造成河槽不斷淤積,抬高河床,平灘水位進一步提高,河床自下游向上游不斷堆高,二級懸河持續加劇。
根據黃河水文單位實測數據,如不是近十幾年來黃河調水調沙工作的科學開展,二級懸河問題在中下游地區將持續加大;且在調水調沙期間之外,仍監測到河道河床抬高問題的發生。
(2)防洪壓力驟增
黃河來水在無生產堤的河道行水,只受兩岸黃河大堤的約束,黃河來水加大,行洪河道向兩岸擴增。但是生產堤的修筑,限制了行洪河道的兩向擴展,生產堤的地面高度普遍在1M以上,造成了壅水危害,是洪水形成次洪峰,沖刷兩岸生產堤及黃河大堤,無形之中增加了防洪的風險,也對灘區生產、生活設施造成威脅。
(3)加劇凌汛災難發生幾率
生產堤縮短了河道行洪的可擴展寬度,在凌汛期,造成了黃河來水的流速變緩,加之氣溫降低,形成凌冰,加之上游不斷來水,易造成凌汛危害,一旦形成“武開河”,則對中下游地區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
(4)河道生態進一步破壞
生產堤建成后,造成灘區人民思想麻痹,在灘區進一步建設生產生活設施,造成黃河灘區污染,進一步破壞黃河河道生態。
根據黃河灘區實際情況,結合黃河灘區自有河道、農業等特點,提出了針對上節黃河灘區生產堤危害的對策,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1)加大調水調沙力度,延長調水調沙時長
十幾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堅定不移地推行調水調沙工作,經實測,調水調沙工作在沖刷河道主槽、減輕二級懸河、改善黃河生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是受黃河水量等因素的影響,無法保證長時間段的調水調沙,且調水調沙量易受到限制。
應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進行年內多次、長時間段、大水量的調水調沙工作,以便加大對下游河槽的沖刷力度,減輕生產堤的危害。
(2)規范黃河灘區建設
根據河道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應該嚴格控制黃河灘區建設,凡建設項目必須有防洪報告、環評報告、審批手續。灘區生產堤不得高于攤面0.5m,建筑物需采用“支撐柱懸空”方案建設。
(3)科學規劃灘區生活和生產
通過與當地政府協商,鼓勵灘區人民開展灘區遷出工作,只保留灘區農業耕地,生產設施永久性遷出灘區。合理制定灘區人民生活保障方案,調整灘區農業種植布局。
(4)水政執法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對灘區違法亂建進行依法拆除。建立水政執法巡查機制,定期、不定期進行管區內巡查,發現問題,與當地鄉鎮、村莊及時通報,并限期解決。
(5)推行行政首長負責制
黃河河道主管部門與沿岸市、縣、鄉鎮一級簽訂責任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將黃河灘區生產堤問題當作政治任務來執行,才能確保生產堤問題的嚴格落實。
黃河灘區生產堤的危害顯而易見,但是僅通過黃河河道主管部門進行管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堤的隱患,通過從行政、法律、技術等手段對黃河灘區生產堤幾種危害進行針對性的管控和預防,才能確保黃河長治久安,才能保證灘區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全面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增強水政執法力度、加強灘區安全建設、科學規劃灘區生活和生產、逐步破除生產堤才是解決生產堤危害的有效途徑,才能維持黃河的健康生命,最終實現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

劉建偉
山東乾元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劉建偉,男,1981年10月,工程師,常年從事黃河工程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