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麥森在紐約市經(jīng)營起了一家雜貨店,和當時所有的商店一樣,里面擺放著一排玻璃柜臺。柜臺的一端設(shè)有一塊可以翻動的木板,一來方便自己人進出,二來不讓顧客走到柜臺后面。
有一天,麥森進了一批貨物,他在搬貨物的時候,不小心碰碎了柜臺外側(cè)的玻璃。這不僅使雜貨店形象受損,更讓麥森擔(dān)心的是,那些商品失去玻璃的保護后,會不會遭竊?玻璃店在很遠的地方,不可能立即更換。經(jīng)過一番思索,麥森做出決定:相信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正直善良的,繼續(xù)營業(yè)。
麥森本以為自己的雜貨店形象受損,生意會受到影響,沒想到一天下來,營業(yè)額竟然比平時高出了1倍多。麥森開始思考原因,他覺得今天與平時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柜臺的外側(cè)沒有了玻璃——平時顧客在挑選商品的時候,都是隔著柜臺的玻璃,想要什么必須通過麥森;今天柜臺沒有玻璃的阻擋,顧客在選購商品的時候更加方便、自由,購買欲也隨之增大。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在顧客和商品之間橫加一塊玻璃呢?麥森決定撤掉所有的玻璃柜臺,把商品陳列在一個完全暴露的貨架上,顧客可以完全自由地選購。一番重新布置后,麥森欣喜地發(fā)現(xiàn),雜貨店的日營業(yè)額竟然比平時高出了3倍,而他要做的,僅僅是坐在雜貨店門口,按照顧客所選的商品計算金額并收款。
能夠與商品零距離接觸,這種嶄新的購物方式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感,麥森的雜貨店很快就成為當?shù)厝速徫锏氖走x。3年后,麥森在紐約市開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自選商場,引起轟動。人們把麥森的商場稱為“超級市場”,除能感受到更多的方便和自由外,被尊重和信任是在超級市場購物的最大享受。
信任是合作的開始。在麥森看來,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在打破柜臺的玻璃后,選擇了相信別人——“信任能使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對他人的價值和他人對自己的意義,最終幫助我們贏得財富。”
素材延伸與運用:
1.其實財富常常選擇和品德走在一起,可是大多數(shù)人卻只將它和那些卑劣的思想聯(lián)系起來。
2.世界有時很簡單:當你選擇相信別人,別人大多也會選擇相信你。
3.從未有人走過的路上,或許會有許多未知的危險,但也會有許多從未被人挖掘走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