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
賈波特從網頁上看到一枚盲人指環,據資料介紹說把指環戴在手上,盲人就能“閱讀”文字了。
“嗯,把文字轉換為聲音信號,把‘讀書變成‘聽書,這個主意挺實用的。”他忍不住稱贊道,“等我再多搜集一些資料,把它們整理成一期電子報給咱們科技小組的同學們看看。”
說著他又開始在網絡海洋里搜尋起更多的盲人用品來。吳曉宇見賈波特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好奇地湊了過去,向賈波特提了一個他從來沒有仔細想過的問題:“為什么盲人能靠摸凸出來的點來了解信息?”
劉一休說:“那是盲文!不過,盲文確實挺神奇的,我猜一定是哪位盲人師傅費盡心思發明的吧!”那到底是誰發明的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大家決定來一次“盲文發現之旅”。
兒時頑皮帶來的不幸
這是19世紀末法國巴黎東部的小鎮考普瓦利。時間機器把大家送到了以造馬具為生的馬鞍匠西蒙·瑞恩·布萊葉家里,他家有一個3歲的兒子,名叫路易斯·布萊葉。出于好動、好奇的兒童天性,路易斯經常在爸爸的店鋪里左翻翻、右動動,總想找出一些樂子來。
忽然,路易斯看到了一樣東西,那是一把縫紉錐,它有著鋒利的錐頭。路易斯根本沒意識到這玩意兒有多危險。當賈波特他們準備制止路易斯這種危險行為時,一陣凄厲的哭聲穿透了空氣,那把縫紉錐刺傷了路易斯的左眼!心急如焚的父母立即帶他去醫院尋求醫生的救治,可路易斯身體弱小沒有很強的抵抗力,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沒多久,他的右眼也受到感染,患上了神經性眼炎。4歲那年,路易斯的雙眼都失明了。
之前那個多彩而奇妙的世界在路易斯眼前關上了大門,在黑暗的世界里,路易斯頑強地生長著。爸爸媽媽堅持要送路易斯去上學,這得到了一位名為雅克·帕路的神父的支持,他除了教路易斯學習,還說服了當地的一個小學校長收盲童路易斯當學生。
跟其他視力正常的孩子比起來,路易斯學得有些吃力,但是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進步很快。后來,雅克神父把路易斯送進了巴黎的盲人學校繼續學習。
“路易斯有個不幸的童年,不過他也算是幸運的,有疼愛他的父母,還有幫助他成長的好心人!”劉一休說。
秘密的特殊傳遞方式
“這個不幸的孩子有著一股子聰明勁!日后是要成就大事的呀!”時間機器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把賈波特、劉一休和吳曉宇送到了路易斯的新學校。這一年,路易斯10歲。
這所盲人學校的創辦人瓦朗坦·阿維一心想著要尊重盲人的需要,他制訂教育計劃,幫助盲人讀和寫。瓦朗坦·阿維要告訴全世界,盲人也是能接受教育的,他在厚厚的紙上壓出巨型的凸字,幫助盲人學生學習。這種制作方法看起來比較笨拙,卻是一個好的開端。
有一天,學校里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叫夏爾·巴皮耶,是一名退伍的海軍軍官。在軍隊的時候,他有一項發明——用來在夜間書寫的文字代碼。在戰場上,士兵們需要傳遞一些機密信息,可是環境不允許他們當面用語言來表達,那就需要一種特別的信息傳遞方式了。
“特工們傳遞情報不也選擇一些獨特的方式嗎?比如隱形墨水、特殊的符號之類。”吳曉宇對這個發明很感興趣。
有遺憾的代碼
劉一休也研究起巴皮耶的代碼來。它用12個凸點的不同排列方式來代表字母,凸點排列成長方形,左右各有六點。不過,一般的士兵要掌握這個技術并不容易,因為代碼文字畢竟跟他們以前接受的讀寫教育大不相同。巴皮耶想到這套代碼也許對盲人有所幫助,于是對其進行了擴展。而路易斯則迅速掌握了這項技能。
“他已經習慣了用觸覺來閱讀,當然會學得快。”賈波特說。
可是代碼使用得越多,麻煩的地方也就越多。因為巴皮耶的代碼不能顯示拼寫、標點和數字,而且許多符號都太大,用手指摸一下根本就讀不出來。
“要是能改造一下,讓它更好用就好了,這樣我和同學們能讀到更多的書了。” 路易斯對自己說。
傷人的工具變成發明幫手
看到冥思苦想的路易斯,劉一休故意提點道:“也許可以減少一些凸點!”
路易斯又拿起了爸爸的縫紉錐,賈波特想攔都攔不住。
“難道他還不吃一塹長一智嗎?”吳曉宇說。
“他已經長大了,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相信他能夠自己處理好這些事情。”時間機器篤定地說。
原來路易斯是要用爸爸的縫紉錐戳凸點啊!傷人的縫紉錐瞬間變成發明工具了。
1824年,路易斯15歲,他終于成功地發明出了自己的盲人點字法——“布萊葉點字法”。這套點字法用6個凸點的不同排列方式來表示不同的字母,而且它既可讀又可寫。后來路易斯將他的代碼系統推廣至數學和音樂符號。他還專門出版了一本關于布萊葉點字法的書——《為盲人準備并供盲人使用,通過點來寫字、譜曲、寫簡單的歌的方法》
路易斯從盲人學校畢業后就留在那所學校里當了一名老師。不過,他一直沒在學校推廣自己的新點字法,因為學校里的老師都不愿意使用這種點字法,路易斯只好在校外偷偷地教孩子們。
賈波特去問過一些孩子,孩子們都說路易斯老師的點字方法很好用。
終被認可的發明
1839年,路易斯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關于布萊葉點字法印刷方面的一些細節。他還與朋友皮埃爾·福柯一起研制出能夠讓大家更快地書寫代碼的器械。
做這一切工作的時候,路易斯并不好受,他一直在和病痛作斗爭。
1852年,年僅43歲的路易斯因肺結核離開了人世。彌留之際,他說:“我想我在世上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聽到這樣的話,劉一休的眼淚都在眼眶里打轉。
“大家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明白布萊葉點字法的好處?”賈波特替路易斯打抱不平。
1854年,盲人學校正式開始使用布萊葉點字法。人們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布萊葉點字法的妙處。后來成立的皇家國家盲人協會還專門用布萊葉盲文來出版書籍呢!
1887年,布萊葉點字法終于獲得了國際公認。
熟能生巧摸讀點字
賈波特、吳曉宇和劉一休他們又去了好幾個現代盲人學校,發現大家已經把布萊葉點字法使用得更加純熟了,現在布萊葉點字法成為了全世界視覺障礙者書面溝通的方法。
吳曉宇拿起一本盲文字母書,把指肚放在凸點上,閉上眼睛一個一個地摸了起來。起初,這并不容易,可是后來重復的次數多了,吳曉宇漸漸摸出了門道。摸讀點字可是有方法的,要按由左往右的順序摸,才能理解這些文字。
在布萊葉點字法里,凸起的點共有63個組合形式。每一個字符由1~6個凸點組成,它們被放置在一個有6個點位的長方形里,通過不同位置的排列,可以表示出26個拉丁字母,和大多數語言的標點符號。有些盲人摸讀點字的速度極快,每分鐘能摸讀200個詞語呢!
回去的路上,賈波特、吳曉宇和劉一休對路易斯充滿了敬佩。
(插圖/壹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