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習丹子 (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 832003)
兵團文藝演出業發展問題研究
梁習丹子 (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 832003)
文化演藝市場隨著各類演藝公司的涌現,文化演藝市場的主體日益豐富和多元,文化演藝市場也日趨成熟。兵團文化產業的發展現依舊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面仍處于萌芽時期。加快兵團文化演出業的發展,不斷推進兵團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兵團文化的軟實力。
兵團;文藝;發展
從產業的角度文化演藝是指商業性或營業性的演出,包含以下幾個基本涵義:第一,必須是以盈利為目標,通過一系列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獲得經濟利益;第二,它的方式是面向大眾的現場演出活動。文化演藝業的商業性決定了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作性質。同時因為文化演藝是最具有精神影響力的活動,因而它在文化產業中也是最具有特殊性的門類。隨著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文化演藝單位也由此前的事業性質逐步轉變為企業性質,文化演藝業也從此開始逐步形成和壯大起來,文化演藝的經營管理方式也日趨多元化,文化演藝的市場屬性也為社會所認識,隨著各類演藝公司、經紀公司(包括經紀人)的涌現,文化演藝市場的主體日益豐富和多元,文化演藝市場也日趨成熟,文化演藝業的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兵團文化演出業的發展向上可以追溯到兵團成立之初,1954年10月兵團成立時起,就在所屬部隊中相繼開展“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兵畫兵”的“五兵活動”。1955年、1959年先后制訂和頒發《生產建設兵團團俱樂部工作細則》、《生產建設兵團連隊及相當于連隊俱樂部暫行條例》以及《團場業余演出隊工作條例》等文件,提出“處處有歌聲、月月有晚會、經常做工作、假(節)日有活動”的活動要求,使20世紀60年代兵團的群眾文化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在節假和公休日組織各種晚會,舉辦各類球賽,已形成穩定制度。進入80年代后,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深化,向多層次、多側面、高質量的方面發展。截止目前,兵團2/3的團場都有文化藝術節和職工業余文藝演出隊。曾先后舉辦4次全兵團職工業余文藝匯演。 兵團1989年組隊參加新疆第二屆藝術節,獲優秀組織獎。1997年7月香港回歸的時候,兵團舉辦大中專院校文藝匯演,演出十幾臺大型文藝節目。1999年6月,舉辦兵團首屆少兒文藝匯演,來自兵團16個師級單位的600多名少年兒童參加為期11天的演出。近年來,兵團各直屬藝術表演團體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把文藝直接送到團場、基層連隊和田間地頭,受到廣大農牧職工的熱烈歡迎,在文化活動方面開展的極富有成效。請看以下的一組數據:

表一:兵團最近三年藝術表演的數量
通過兵團年鑒最近幾年數據看出:(以事業編制)從2011年能到2014年藝術表演團體沒有任何的增加,都是9個;按就業人數數量統計,2009年的文化演出業的數量僅為760人,而到2013年的文化演出業的數量僅為779人,通過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兵團在文化演出方面的力量是何其的薄弱,無論是演出數量和演出人數,對于擁有257萬的兵團人口數量來說,平均三十萬人才有一個文化演出團體,平均三千人才有一個文化演出者。從產業化的角度來看,兵團的文化演出業僅僅停留在原始的發展階段,雖然也創作一些很好的作品,比如《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各文化事業單位組織在團場組織幾場活動,遠遠未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兵團文化開發出兵團文化演出市場需要的產品供應整個市場。結合文化演出產業化的標準,可以肯定的是兵團的文化演出業還是以沒有獨立經營權的文藝單位演出為主,甚至連一個產業化的雛形也沒有看到。
關于兵團的藝術教育、藝術培訓、社會娛樂業和其他文化行業的最新統計資料比較缺乏,并且大部分都是從文化事業視角記錄的關于文化發展的一些資料。根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志》記載,自1981年兵團恢復建制以來,各級文化管理部門共培訓文化管理干部、專業文藝人才、群眾文化和少兒文藝活動骨干共千余人次。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兵團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人員到其他省市和地區的各類音樂、戲劇、藝術院校培訓的達420多人次,占在職人員的50%。據統計,近5年兵、師、團三級文化部門共舉辦群眾文化骨干培訓班95期,培訓2694人。舉辦少兒文藝骨干培訓班33期,培訓1196人。農八師石河子市文化中心從1981年以來,舉辦美術、書法、攝影、聲樂、舞蹈培訓班80多期,培訓2169人。各種形式的培訓有效地提高了兵團文化隊伍,特別是專業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關于兵團轄區內的文化市場,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團場小城鎮建設的發展, 2012年底,兵團有歌舞廳、卡拉OK廳、電子游戲廳、臺球廳、音像室等各類經營場所2880家,從業人員萬余人。從以上可以看出,關于兵團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料很少,并且缺乏最新的數據??梢钥闯?,兵團文化產業的發展現依舊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面仍處于萌芽時期。
筆者認為兵團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其原因如下:一是兵團分布在新疆自治區的各個地方;二是在部分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上兵團與自治區有相似性;三是由于兵團的特殊體制,兵團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不發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兵團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特點。
綜上所述,兵團的文化演出業發展雖然每年保證一定數量的演出活動,但整體演出業基礎十分薄弱,沒有產業化的運作,發展陷于停滯階段,必須走產業化發展之路。石河子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屯墾戍邊歷史經驗研究》課題成果。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
[2]鄒廣文、徐慶文.全球化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屯墾戍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豐富與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4BKS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