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燦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視覺傳達專業 116000)
論圖形解構在設計中的應用
曹 燦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視覺傳達專業 116000)
平面構成應用于設計中的方方面面,適用于平面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設計、UI設計等領域,涵蓋面積之廣,而平面構成中圖形的解構是一種簡潔的設計語言,是決定設計好壞的重要標準。
平面構成;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圖形解構
埃森曼曾說過:“東方人比較容易理解解構主義。”隨著后現代藝術的深入發展,藝術設計理論以多種形式呈現給大眾,解構主義是標新立異和前衛個性藝術形態的代表。
解構,從這個單詞可以理解為:“解”是分解、拆分的意思,“構”是構成、結構、重構的意思。因此解構可譯為“將物體拆分以后再重新構成”之意,是后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批評方法。是解構主義者德里達的一個術語。“解構”概念源于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的“deconstruction”一詞,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達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了“消除”“反積淀”“問題化”等意思。簡言之,圖形的解構就是把原結構解體肢解還原成每個局部的基本原始單位。
(一)平面設計中的圖形解構
在兒童剛學會提筆畫畫時,他們眼中的物象是復雜且不易描繪的,并不能按照大人的思維描繪出這個復雜的世界,因此他們的繪畫多以簡潔的幾何圖形和奇形怪狀所代替,這樣的圖形就是所說的解構圖形,同時幾何圖形多以點線面構成,所以圖形的解構即是平面構成的基本構成要素,見圖1。

圖1
剛提到兒童時的繪畫,其實這種抽象構成就可以理解為孩子時的畫,為了不受復雜圖案的影響,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這幅圖我們可以把鈔票上的人物頭像看成一個個點,將鈔票本身看成是平面,將上方的9顆星星看成一條曲線。這樣,將設計中每一個復雜的圖形變成了點、線、面,將復雜的物象分解、拆解成簡單的圖形,再重新進行創造、構成具有全新含義的圖形,自然就能使你的設計背后,具有一種規律美。見圖2。

圖2
在7 0年代,美國向越南發動了毀滅性的的戰爭,震驚了整個世界。國際設計聯盟組織了以“和平”為主題的招貼設計競賽活動。日本的設計師福田繁雄的作品贏得了一致好評。畫面以黃色為背景,黑色的大炮和子彈圖形為主體,讓人奇怪的是,子彈飛速的方向是逆向的,是飛回彈筒的,這是不符合常規的。而這幅招貼設計的寓意是在于向觀眾傳播一個歷史規律,警示人們,誰發動戰爭,誰將自食其果,自取滅亡,見圖3。

圖3
(二)服裝設計中的圖形解構
日本設計大師三宅一生的服裝設計是解構主義的代表作,它是用一種最簡單、無需細節的獨特素材把服裝的美麗展現出來,將圖形解構后重復排列,這便是他的時尚哲學。他崇尚“褶皺”設計風格,其品牌時裝一直以無結構模式進行設計,擺脫了西方傳統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維進行創意。掰開、揉碎,再組合,形成驚人奇突的構造,同時又具有寬泛、雍容的內涵。這是一種基于東方制衣枝術的創新模式,反映了日本式的關于自然和人生的哲學。其品牌的作品看似無形,卻疏而不散。正是這種玄奧的東方文化的抒發,賦予了作品以神奇魅力,見圖4、圖5。

圖4

圖5
服裝的解構源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以日本的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為代表的日本設計勢力沖擊當時的時裝領域。他們對傳統服裝進行破壞性改造,將固有的服裝結構進行消解、打散,解除常規的拼接形式,把零亂的部件拼湊一起形成一件不太像衣服的服飾,甚至將服裝的里襯外翻毫無保留的展現給大眾,憑借這種荒誕的組合、大膽的創新掀起一股時尚的熱浪。發展到今日,透視裝、多種材質拼接服、內衣外穿等的出現,解構主義時裝已經不再艱深晦澀,以各種顛覆性的手段保留傳統服裝所無法擁有的藝術魅力。
(三) 建筑設計中圖形解構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擁有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筑群。中國古代建筑采用的材料主要是由木柱、木梁構成的房屋框架,這是中國古代建筑在建筑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征。
而現代建筑多以鋼筋混凝土、玻璃窗為主要材料,典型代表就是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整個體育場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格狀的構架,離遠處看就像是樹枝織成的巨大鳥巢,外觀呈灰色礦質般的鋼網以透明的膜材料覆蓋,是可作為填充物的氣墊膜,使屋頂達到完全防水的作用,滑動式的可開啟的屋頂如同一個帶蓋子的容器,無論屋頂是開啟還是閉合狀態,它都是體育場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它合上時,體育場就變成一個封閉的室內賽場。內部沒有立柱支撐,看臺像一個巨大的容器一樣完整沒有任何遮擋的碗狀造型。整個鳥巢體育場造型,象征著“孕育希望,回歸家園”,寄托人們對體育運動以及生活的追求和希望。
在日趨發展的現代設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最初的解構主義都是設計師標新立異風格的體現,同時也拓寬了設計領域的發展方向,解構主義這股強勁之風會越吹越猛,是因為它突破了我們常規的思想觀念,打破舊事物,創造新觀念。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設計,從一個新的視野去審視和挖掘設計的內涵。解構設計讓人體會新概念的樂趣,帶給人快感,已不僅僅是設計本身的好與壞,而是讓人們在探索中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