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琪 (河北科技大學 050000)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淺談
張 琪 (河北科技大學 050000)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作都是圍繞著真實與人文的主題,這一時期產生了波提切利、達·芬奇、米凱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勃魯蓋爾、丟勒、荷爾拜因等一大批優秀的畫家。本文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畫家的作品來分析這一時期美術作品的特點。
文藝復興;人文;美術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是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國家在文化思想發展中的一個時期。它倡導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肯定了人的尊嚴和價值。他們強調文學藝術要表現人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感情、思想、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作都是圍繞著人文這一主題,包括了人的感官、信仰、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觀。這一時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對象大多都是描寫宗教人物,但不同于之前的古板平淡,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題材中人的思想尤為突出,作者更加傾向于突出人類的活躍思想。由于提倡重視人文主義,藝術家們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從古典藝術中吸取精化再通過科學的探索與嘗試,研究出透視理論,可以在二維的平面上描繪出立體效果。與此同時,改進了繪畫材料與技法,提高了繪畫的視覺沖擊力。文藝復習期間產生了波提切利、達·芬奇、米凱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勃魯蓋爾、丟勒、荷爾拜因等一大批優秀的畫家。
1.波提切利的蛋彩畫《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過羅馬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表現了春天的美和典雅。春的女神抱著鮮花前行,輕盈的衣褶中灑滿著花朵。他后面跟著花神與鼓著腮幫子的風之神。更遠處,三女神手牽手在跳舞,正中的女神維納斯尤為高貴。天空還有一個愛神在散放幾只愛箭。草地上、樹枝上、春神衣褶上、花神口唇上,到處都是美麗的鮮花,整個世界布滿著盎然的春意。畫面中所有這些人物從右至左呈橫列地排列著,在構圖上并沒有像古典作品那般嚴謹,平面的裝飾性的構圖和生動細膩的人物描寫,沒有特意的安排主次人物,在許多仙女之中,很難指出哪一個是主角。他只把若干輕靈美妙的故事并列在一起,他并不費心去整理一束花,他只著眼于每朵花。這也是波提切利的用意所在,體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春》
2.達·芬奇的壁畫《最后的晚餐》是舉世聞名的不朽之作。也是達·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它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創造的鼎盛與偉大。作品取材于《新約圣經》中耶穌被他的十二門徒之一猶大出賣而犧牲的故事,繪制在意大利米蘭圣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達·芬奇描繪的是當耶穌與十二個門徒坐在一起,共進最后一次晚餐前憂郁的對門徒們說“你們中間有人會賣了我”這一瞬間時,十二個門徒聽到這一震驚的消息惶惑不安互相發誓的場景。達·芬奇在這幅壁畫上表現出各個門徒復雜的心理活動,震驚、憤怒、懷疑、激動、緊張等。表達了畫家對善與惡、美與丑、崇高與卑鄙的鮮明愛憎。在整幅畫面構圖上,達·芬奇好像寫古典劇一般把許多小枝節省略了。耶穌坐在正中,莊嚴肅穆,手臂攤開,平靜的表情與其他人物的激動惶亂形成了極顯著的對比。耶穌左右兩邊各站了六位門徒,而門徒又以三個一組排列。為了避免這種對稱不顯得呆板,由門徒們的手臂的姿態動作起伏,組成相互連帶的結構美感。這樣的排列也使得觀者把焦點集中在畫面的正中——耶穌身上,其他人物從這個中心依次展開。在畫面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用透視法畫出畫面的空間感,他準確的計算出離地透視的距離,使水平線正好與畫中的人物與桌子構成一致,讓觀者有一種心理的錯覺,好像置身其中。

《最后的晚餐》
3.米開朗基羅為羅馬西斯廷教堂創作的巨幅天頂畫《創世紀》。米開朗基羅的藝術與達·芬奇不同,達·芬奇在藝術上充滿了科學探索與哲理,米開朗基羅在藝術創作中注入了自己悲劇性的激情。在八百方尺面積的天頂上,有多達三百五十左右的人物,氣勢磅礴。在構圖上,米開朗基羅首先把整個天頂在建筑上分為,墻壁與屋頂交接的弓形部分和屋頂中間低平部分。接著再用若干弓形支柱分隔出三角形的均等的部分,用以連接中間低平部分和墻壁與穹窿交接的部分。在屋頂正中,分配《創世紀》重要的各幕。在旁邊不規則三角形內分配女先知及預言者像。在12個先知和預言者的注視下,人類演繹著自己苦難的經歷。而上帝莊嚴而圣潔,從各個畫幅中體現出米開朗基羅嫻熟的繪畫技巧和高超的人體造型能力,在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下,整個天頂宏偉壯觀。天頂正中《創世紀》的表現共分九景。情節與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充分的展示了本身的性格特點,多而不亂。這是米開朗基羅以人文主義思想表現宗教題材的結果。與其說它是表現虛幻的上帝創造世界的傳說,倒不如說是體現了米開朗琪羅對宗教傳說的再創造。

《神創造亞當》天頂畫九景之一
4.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鼎足而立的三杰。他們三個各有各的面目與精神。拉斐爾的藝術作品具有莊重、優雅、秀麗的格調。他善于把“神”化成具有“人”的形象,自然親切的神態體現了拉斐爾獨特的風格和人文主義精神。拉斐爾有多幅圣母像傳世。他的代表作是壁畫《西斯廷圣母》。在這幅畫面上,我們看到十分精練圓熟的手法與活潑自由的表情。紅色的幕簾被掀開,圣母站在光明的背景中,他在向前邁步,腳踏著彌漫的白云。左右各有一位圣者在向他致敬。下面兩個天使依著畫框,對這幕情景出神。圣母與小耶穌的唇邊都流露著悲哀的皺痕,表示他們先天已經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和他的母親在精神上已經相互溝通,成立默契。圣母抱著未來的救世主往世界走去。《西斯廷圣母》已經是藝術史上最動人的作品之一,也被認為是圣母畫中的絕品。

《西斯廷圣母》
張琪,女,出生于1981年11月。2006年在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工作至今,講師,從事專業為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