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晟源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210000)
試述敦煌藝術對現代壁畫、雕塑的歷史價值和深遠意義
張晟源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210000)
宗教壁畫作為我國古代藝術領域的三足之一,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敦煌建筑、雕建筑、雕塑、壁畫文化發現”“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她以建筑、雕塑、壁畫為一體,她坐落在河西走廊西段的敦煌,以精美的藝術(建筑、雕塑、壁畫)創作聞名于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本文以敦煌藝術的內容、特征、價值,闡明她對后人的歷史價值和指導意義。
敦煌建筑;雕塑;壁畫;藝術特征;藝術價值
敦煌壁畫起源于古代佛教,其包含的內容均與佛教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其藝術的實質為充分的借助宗教的題材,將人民對幸福理想社會的憧憬與現實社會的艱辛有效表達的出來,其主要內容有如下6個方面:(1)尊像畫。(2)經變畫。(3)以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創作,例如敦煌壁畫中的女媧、白虎、西王母、東王公等相關的主題內容。(4)彩雕藝術,在敦煌莫高窟中雕塑的佛像都供奉在石窟的顯著位置,因而是石窟藝術的主題。(5)人為題材的畫像。(6)裝飾圖案。

作者張晟源近期雕塑作品
敦煌壁畫的風格特征受到外來佛學壁畫的影響較為突出,同時也融合了較為濃厚的民族風格特點,其主題的風格特征主要包含兩大類,分別為:縱向因素及時代的歷史發展因素和橫向因素及不同畫工導致的個性因素。
1.敦煌壁畫風格歷史的縱向因素。敦煌石窟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到現今已經經歷了有1500年歷史,同時再加上不同朝代的影響,其總體的壁畫風格受到不同時代歷史因素的影響。例如在敦煌壁畫建造的初期,其受到南北朝時期佛教東傳的影響,到隋朝時期,敦煌壁畫的總體風格又呈現出較為明晰的唐代特征,從隋朝開始佛教當中的大乘教開始一統天下,佛教內人物的形象在本民族文化藝術的影響下正處于典型化的探索時期,這時敦煌壁畫中菩薩的臉型多呈現長條形、放形、秀額等不同造型,而敦煌壁畫中刻畫的羅漢形象也相對于先前有了較大的變化,總體的形象或圓或扁,從中也可以看出融合漢梵逐步形成本土化佛教人物形象典型特征的軌跡。歷史發展到宋朝、元朝時期,隨著我國封建社會的不斷衰退,敦煌壁畫中所包含的人物風格特征相對于先前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呈現出更為纖細、繁瑣的特征,這與當代人民的審美觀點也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發展到明朝時期,由于受到當時絲綢之路逐漸衰落的影響,這時文人畫逐漸崛起,與敦煌壁畫相類似的壁畫呈現出衰敗的跡象,壁畫的數量也逐漸的銳減,很多文人均投入到水墨畫的創作當中,所以從明朝時期敦煌壁畫逐漸的走向了衰落。
2.敦煌壁畫風格特征的橫向因素。不同的敦煌壁畫均出于不同的創作人之手,因此,不同的敦煌壁畫在繪畫風格、表現藝術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這是造成敦煌壁畫藝術風格有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有些敦煌壁畫的創造者寫意濃濃,信筆揮灑,整體的敦煌壁畫的線條較為精細,同時包含有較為濃厚的裝飾韻味。但是部分民間的畫匠,在進行敦煌壁畫的創造時表現出較為濃厚的粗獷氣息,雖然非常有力,但整體嚴謹性不足,這與官方的敦煌壁畫繪制手法有著較大的差異。例如均是隋朝時期創造的敦煌壁畫第二百七十八窟與第三百九十氣窟中,雖然其中包含有較多相似的地方,這與當時所處的共同時代背景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但是由于兩者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導致即使在相同的時代下,兩者的風格特征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
1.造型上的昭示意義?,F今在審視一些敦煌壁畫時,其中包含的藝術魅力往往為我們所震撼,其首先來源于敦煌壁畫“致廣大、盡精微”的總體造型。此外,古人在進行敦煌壁畫創作時,其細針密縷的功夫,十分周密的心思也可以看出其對藝術追求的虔誠態度,這種對藝術的態度,這種追求藝術之實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當代藝術家學習的,同時也對當代人粗率的繪畫及雕塑風格有著當頭棒喝的警示作用。
其次,在北魏時期,敦煌壁畫由于受到波斯造像與印度佛像畫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出較為濃厚的異域風格,等到唐朝時期,很多佛教徒出于對佛教宗教的感情,在進行佛教壁畫創作時采用了辯證拿來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使敦煌壁畫的總體風格更加符合我國的藝術形式,逐步的演變成具有較為明顯中國特征的佛像造型,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說明,在進行藝術造型設計時,不需要被一些較為苛刻的條條框框所限制,應當從超物的觀念出發,設計出適合本民族審美特色的壁畫,更好的順應整個時代的發展,這樣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構圖上的啟示意義。敦煌壁畫中包含的構圖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其實際的創作手法較多,總的可以用一個“滿”字來形容,例如布置于整個石窟中的沒有邊框的自由構圖,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一種“筆隨心走”的意境,呈現出一種鋪天蓋地的氣勢,給人以一種強悍的震撼性,表現出一種滿壁都是畫、滿窟都是畫,滿而不亂、井然有序的圖像。這就表現出在進行現代壁畫的創作時應當從壁畫樣式的格律性、立視性與平視性入手分析,盡量的減少空間感的缺乏,對其中包含的景物與人文比例進行總體的設計,保證其呈現出層次分明、有主有次,上有碧藍天空,下有碧綠池水的景象。其次,現代筆畫在進行創作時也應當既包含設計性的構圖,同時也應包含一定數量的隨意性的構圖,例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第三,在進行現代壁畫的創作時應體現出空間量感,所謂的壁畫并非僅僅是架上的繪畫,更是一種空間與總體環境融合的產物,因此在空間量感方面應充分的學習敦煌壁畫藝術的創作特點,不管畫中所畫的是人物還是故事,亦或是其他場面,總的看來,其所描繪的景象和情節是宏大和繁復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后人探索繼承和發展。
3.色彩方面的借鑒意義。色彩是眾多藝術中的最為大眾化的藝術語言,敦煌壁畫、雕塑在進行創作時,既繼承了傳統的賦彩規律,同時也創作了很多違背了自然現象的色彩形象,這不僅將色彩的真實感表現了出來,同時也將敦煌壁畫自身的所代表的形象有效的闡明。因此,現代壁畫、雕塑在進行藝術的創作時,首先應當遵循配色主觀性的原則,對自身要表達的含義在色彩設計時進行大膽的夸張表達,更好的實現自由的發揮,其次,在進行藝術的創作時也應當注意色彩的平面化,從而更好的根據藝術效果的需求與主題設計的需求,將內心真實的情感世界表達出來。
總之,敦煌壁畫蘊含著較為濃厚的藝術價值,其對現代建筑、雕塑、壁畫創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進行現代建筑、壁畫、雕塑創作時都應深入的對敦煌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從而更好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自身的藝術創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