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魯民
你有座右銘嗎?
文/陳魯民
近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推出“我的座右銘——當代國人的修身故事”系列報道。連續播出了詞作家閆肅的座右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京劇名角孟廣祿的座右銘“梅花香自苦寒來”,軍事專家金一南的座右銘“做難事必有所得”,肝膽專家吳孟超的座右銘“醫者仁心,肝膽相照”,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座右銘“以愛與勇氣接受一切悲歡”……可謂個個精彩,各有洞天。
座右銘,原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并在座右銘激勵下修身正己,砥礪前行,建功立業,創造人生奇跡。從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到馬克思的“思考一切”;從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到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從葉挺的“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到徐悲鴻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沒有傲骨”。這些著名的座右銘就像前進路上的指路明燈,迷茫時給人方向、痛苦時給人力量、失落時給人信心,引領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輝煌。
英杰名人需要座右銘,尋常百姓也需要座右銘。如果你不想渾渾噩噩地活著,你還有點事業追求,想干出點名堂,就應該給自己立個座右銘,以此來激勵自己,警醒自己,約束自己,使自己奮斗有方向,行為有規矩,嚴以修身,有所不為,換來一個精彩而有意義的人生。
座右銘貴在踐行,言行一致。給自己定個座右銘很容易,可以寫得很漂亮、很提氣、很響亮,但關鍵是要言出行隨,說到做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有不少人,座右銘很精彩,但就是不去實踐,結果成了“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座右銘成了嘩眾取寵、自欺欺人的擺設。因而,座右銘放在桌上,掛在墻上,不如記在心上,更重要的是要化為行動。孫中山的座右銘是“天下為公”,他一生都在認真踐行,為推翻滿清統治,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為統一國家,避免分裂,他毅然辭去大總統一職;他一生籌款億萬,但絕不為自己理財,終于成為千古偉人,彪炳史冊。中國外科醫學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銘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在生活上他極其簡樸,無欲無求;在工作上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不知疲勞;在學問上,他苦心孤詣,精益求精,永不滿足,創造了一系列的外科醫學奇跡,美名遠播。
座右銘貴在堅持,矢志不渝。座右銘就是在立志,立志不難,難就難在堅持不懈,水滴石穿,最怕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作家喬羽的座右銘是:“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大紅大紫時他不洋洋自得,目中無人;身處低谷時他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一輩子低調做人,認真做事,從藝六十多年,辛勤創作,碩果累累,為我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我的一個同學,上大學時就把“堅持不懈”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硬是從最初班里倒數第一的成績,躍升到后來的全班第二名。畢業后,他堅持自主創業,雖也屢屢碰壁,千辛萬苦,但始終沒有放棄,在商海里沉浮摸索,最后成為資產數億的民營企業家。我到他辦公室里去看他,只見他辦公桌后的墻上還掛著“堅持不懈”四個大字,正是這四個字成就了他。
人生需要勵志,也需要警醒;需要修身,也需要反省。因而,選一則適合自己的座右銘,時時鞭策自己,勉勵自己,將會大有裨益,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實現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