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秋生
官場緣何頻現“癮君子”?
文/李秋生
當下官員吸毒已不再是秘密,近年來常見于報端,且呈不斷增長趨勢。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目前吸毒人數已超過1400萬人,其中官員吸毒人數所占的比例不小。官員吸毒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眾所周知,影視片中凡躺在煙榻上醉眼朦朧抽大煙的,都是一些地主老財,軍閥官僚,紈褲子弟,他們的頹廢模樣與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何止相差十萬八千里!可如今一些共產黨員居然也吸起毒來,令人匪夷所思。人們不得不問,為何有這么多的官員淪為“癮君子”?作為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他們,難道真的不知吸毒猛于虎?
細察之,官員吸毒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種是交友不慎。大凡官員手中都有一定的權力,尤其是領導干部,更是大權在握。他們是一些企業老板或社會人員的“和平演變”對象。先是吃吃喝喝,聯絡感情;接著唱唱跳跳,美女陪伴;后來便是飲料為名,“毒品綁架”。一步一步地把官員拉下水,最終成為無法離開他們的“鐵桿朋友”,“忠實傀儡”,為他們謀取利益。說白了,這些官員就是中了夾毒的“糖衣炮彈”。被稱為“吸毒州長”的云南楚雄州原州長楊紅衛,湖南省臨湘市原市長龔衛國,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黃花崗派出所民警曾慶泉等都屬于這一類型。
一種是試圖減壓。珠三角某鎮禁毒辦的工作人員說,該鎮近幾年發現一些科級以下工作人員沾染毒品原因,多與工作壓力大有關。有的公務員承受很大的壓力,也有想要放松的時侯,如果這時旁邊有人慫恿他來一口,一不小心就上當了,從而一發不可收。
再一種是虛榮心理。吸毒人員中有成功商人,有影視明星,有公務人員,他們之所以“為了一個共同的吸毒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這些人群中傳播著這樣一種觀點:“現在上等人都玩這個”。正是在這種荒唐理念的驅使下,一些人把吸食新型毒品當作“上等人”的享受,“高層次”的交往方式,有的甚至還說“送禮品不如送毒品”。記者調查發現,有關“毒官”接受的“禮品”多為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
還有一種是帶病提拔。有些人本來就是“癮君子”。如常州武進區城管局戶外廣告科原科長丁某被辦案人員稱為“奇葩科長”。奇就奇在他家境很好,父親做生意,每年給他的零花錢有200萬元之多,但他還不夠用,還貪污、索賄690余萬元。關鍵是他好玩,居然花費1500萬元玩網游。更奇的是他2008年上半年因吸毒事發被公安部門處理,下半年卻經“組織考察”合格入了黨,2009年又晉升為科長,屬于標準的“帶病提拔”。
官員吸毒,危害大矣!首先,他們時常處于幻覺之中,豈能清醒地決策指揮?其次,官員一旦染毒,極易滋生腐敗行為,因為吸毒無異于燒錢,需要大量金錢保障。再者,官員是天然的“形象大使”,一些官員吞云吐霧,不但損害了自身形象,而且嚴重敗壞了黨和人民政府的威望。人們怎能跟著這號人去實現中國夢?
所以,官員吸毒帶來的社會危害比其他吸毒人員要大得多。官員吸毒,要發現一個查處一個,免職一個,戒毒一個。而且要重在防范。
要把好入口關,不能讓“癮君子”帶毒上崗,帶毒提拔。進入公務員隊伍以及晉升職務,都要認真考察,并進行體檢。
要把好監督關,加強公務員隊伍的管理監督,其中包括監督官員是否有吸毒行為。
要把好辭退關,一旦發現官員有涉毒珠絲馬跡的,立即予以辭退,不留后患。公務員的形象豈容玷污,領導干部形象怎能抹黑。
世上無難事,只要決心大。整頓我們的陣營,捍衛我們的堡壘,讓我們的隊伍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