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新貴州現象”不簡單。
提起昔日區域經濟中的“貴州現象”,人們多是搖頭,如今,大家卻多用點頭表達對“新貴州現象”的尊重。從“搖頭”到“點頭”,是貴州從“后頭”奮勇奔向“前頭”的過程。
“新貴州現象”是綜合結果,大致有如下特征:在發展滯后地區,以觀念轉變與體制創新為引導,提升干部群眾精氣神,注重發展的人文內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格局,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綠色化、服務化前沿產業,形成全國領先的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態勢。
曾有學者以人均GDP作為考察基礎,提出“中國最突出的不發達”的“貴州現象”。回顧發展史,中國區域經濟長期處在不平衡發展中,各層面資源流向并不青睞“西南腹地”的貴州。貴州曾長期是價值鏈低端的資源流出地,久久不能擺脫“資源魔咒”的痛苦糾纏。比如,雖然煤炭資源遠景儲量豐富,但是“資源稟賦沒能變成資本,守著金山沒飯吃”。
改變“守著金山沒飯吃”的發展狀態,成為貴州人新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省委省政府精心謀劃,出實招見實效,奮力扭轉“貴州不貴”的尷尬局面,用有效的工業化手段和產業策略,開辟新的資源價值現實渠道。
特別是“十二五”以來,貴州大力推進思想解放,破除“等靠要”的思維頑疾,敦促黨政干部高效作為,營造和諧政商環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把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人力成本轉換成區域優勢,為產業培育與成長拓展空間,增強了“投資貴州”吸引力,提升了中國經濟的“貴州貢獻”。
2011年以來,貴州地區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關鍵經濟指標增速常常不低于全國前三位。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全國第二。至2014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200億元,經濟總量已超過“十二五”規劃提出的8000億元目標,占全國比重逐年提高。
與經濟增速同樣引人關注的,還有一些基層改革與治理探索得到高層認可、“多彩貴州”民族文化品牌聲名鵲起、大數據等前沿產業異軍突起、被納入事關全局發展動力再造的經濟規劃……這些已成為體現貴州發展進程的標志性事件,展示著貴州的拼搏與進取精神,為外界觀察貴州發展進步提供了嶄新視角。
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產業園區、提高民營經濟比重、發展新興產業,推動思想解放、改革體制機制,貴州不斷為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健康力量松綁。中央領導密集調研貴州、大型央企與貴州密切合作、民營企業對貴州的信心增強,區域合作與政企互動氛圍和諧,貴州大地展現出歷史少見的政經新圖景。
短短幾年間,馬云、馬化騰、郭臺銘等企業家“扎堆”關注、投資貴州,已經形成一種引人注目的財經現象。貴州正蓬勃突起的大數據產業,成為中國新興產業發展醒目的風向標。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貴州為中國區域經濟版圖描繪了多彩一筆。“貴州貢獻”深入國家治理的政治脈搏,在生態文明建設、開放格局重構、地方聯動發展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與兄弟省市一起,共同致力于民族復興夢的基礎夯實。
過往皆為起點。新時期迅猛發展所形成的“新貴州現象”,獲得廣泛認可、贏得各方尊重。“新貴州現象”所蘊含的力量,為貴州“十三五”及更長遠時期跨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執筆:岳 振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