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霞
毛大慶:“優客工場”讓創客共生
朱蓓霞

對創始人毛大慶來說,優客工場就是要讓創業變得更簡單,讓創客能共生甚至能互生,做新一代的創客空間提供者
過去幾個月以來,毛大慶,這位明星職業經理人,一直“踩在電門上”。3月,萬科集團原高級副總裁毛大慶宣布離職創業。4月,毛大慶創辦的優客工場正式亮相。
優客工場最初以中國版WeWork引爆創投圈。WeWork通過向創客公司出租辦公場地、提供相關服務來打造共享辦公空間,去年開始在美國盛行。潘石屹的SOHO 3Q空間就是效仿者。
但優客工場與SOHO 3Q不同之處在于沒有物業,每到一處,它會與物業成立合資公司或者合作平臺,整體租下辦公樓,再拆零租給創客,并負責運營服務。“我們是一家服務公司,會做一個酒店管理式的創業服務平臺。”在最近的媒體口徑中,毛大慶直言“不是WeWork”。
“優客工場就是要讓創業變得更簡單,讓創客能共生甚至能互生,做新一代的創客空間提供者,比如入駐的某個企業里沒有專門的稅務人才,而優客工場中有專門提供稅務服務的企業,那么這類企業的入駐,就有可能成為其客戶。”毛大慶說。
在他看來,今天中國的創業氛圍,像極了15年前的硅谷。他希望為創客提供舒適的辦公區間和服務。

歐美同學會“海歸創業學院”成立暨“優客工場”啟動新聞發布會

陽光100與優客場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在服務方面,優客工場試圖為創業者提供培訓、融資、稅務、會計等近十種服務。他張羅了一支強大的投資與導師陣容,徐小平、沈南鵬、李開復、汪靜波(諾亞財富)等赫然在列。
其它服務板塊,毛大慶的玩法是引進相關創業者,讓創客服務創客。
優客工場偏向服務創業模式相對成熟或者獲得A輪融資以上的團隊。毛大慶關注前景向好的未來產業,涵蓋科技、文化、醫療、體育等各個行業。
從長遠來看,優客工場的盈利模式主要靠租金,但毛大慶強調這個租金一定是包含服務的,“沒有服務的租金沒有成長性,你很難說服務掙一塊錢還是租金掙一塊錢,就像萬科的房價里肯定涵蓋物業貢獻,但物業本身盈利很低。當然特色服務會逐漸成長為單獨的服務公司,就像3W那樣。”
身為昔日地產大亨,毛大慶還是會不時讓人產生做地產的猜疑。前不久他就任鴻坤地產執行董事,便被認為是重回地產業,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毛大慶不以為然,他的解釋是作為輕資產公司,優客工場要想繼續做大,需要一個持續的資產后臺,這個后臺可以多元,也可以綁定一兩家開發企業。“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完全是服務業,投資人對我們的信心來自流量和持續能力。”
鴻坤地產,或許就是優客工場尋找的持續性開發企業,接下來他們還會與亦莊一家公司合作,老東家萬科也是合作伙伴。毛大慶與開發商的合作思路是“一個強關聯+若干個弱關聯”,他希望充當一個小變量,幫助地產商完成轉型。
“我就是一個組織者,相當于一個團支部書記或者青聯主席。”毛大慶說。
擁有了自己公司的毛大慶說自己并不是老板,也只是一個創業者。他每天都要以5~6家的頻率,密集地約見各種各樣的創客團隊,恨不得一分鐘的時間都掰成兩半來用。
身為“紅三代”,毛大慶覺得父輩們留給自己最顯著的基因,就是使命感和對國家的責任感,而在他離職的歡送會上,萬科集團總裁郁亮也說他是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毛大慶覺得這很貼切。
毛大慶關注創客,一部分原因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對于創業創新的鼓勵,更重要的是源自此前他在萬科工作期間對于城市人口結構變化的研究:中國人口結構在未來20年將持續走向惡化,會導致創新能力的衰退和創造能力的減弱。
“中國經濟的增量在何方?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實體經濟就好不了,傳統行業也沒什么意思了,這也促使我想要做一些帶有未來意義的事情。”毛大慶說,如果還不引導他們進入新經濟領域做增量經濟,再做我們這一代人做的事情,未來還有什么希望?
2014年,美國主打辦公場地租賃服務的WeWork,讓毛大慶找到了創業靈感:做中國版的WeWork——優客工場。
毛大慶稱,優客工場和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有著本質區別,創新工場是以VC和風險投資為背景,對項目做股權投資,著重于企業的成長性;而優客工場面對的更多是成長型的企業,側重于做服務,接納企業或項目的面更廣。
“我們不是單純要做孵化器,而是服務業,整個過程中,要做的就是組織者的事情,然后服務于創客。”按照毛大慶初步的計算,他的創業服務目前至少涵蓋了8、9類,包括財務、稅務、法務、人資關系等。
“好比香格里拉集團管理的這座大樓,變成了五星級酒店,提供各種服務,如果沒有這些服務,這只是一個建筑。”毛大慶說。
優客工場創立3個多月以來,創業項目在優客工場的線上申請已經超過200個。在未來,他希望能在創業服務業的領域里,將優客工場做成像萬科這樣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