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延平
海鷗:國表“飛”向世界
本刊特約撰稿人 延平

2015年,為了紀念“中國第一只表”誕生60周年,海鷗特別推出“五星”系列腕表亮相今年的巴塞爾國際鐘表展。其中,818.660即為系列表款之中的經典之作,配備同軸無卡度陀飛輪機芯,使有卡度結構影響機械表計時精度的瑕疵得以改善,無卡度游絲擺輪在設計、加工、裝配、調整諸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沒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制表企業難以攻克的事實,已經使其成為高檔機械表的標志性配置;典雅精致的羅馬字立體時標、底蓋上蝕刻的五星標志、與印有 “since1955~2015”的綬帶圖案紛呈于表盤與表底,透著經典……憑借此系列表款匯聚種種“海鷗芯”,“海鷗手表集團”所在的展位由3年前的6號館成功躋身1號館,實現了中國手表軍團品牌3年間的3次跳躍,在業界的注目下踐行著品牌國際化的個性之旅。
1957年,天津手表廠(海鷗手表集團前身)成立。第一只國產手表的誕生,第一只航空表,第一只女裝表,第一只出口手表,第一只獲得國際金獎的中國手表……此后的數十年間,天津手表廠一次次創造歷史又刷新歷史,而這無數個“第一”也共同鑄就了中國民族制表業發展的豐碑。
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和發展,昔日的天津手表廠變成了今天的天津海鷗表業集團,而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品牌基礎依然延續并日漸強大。
如今,海鷗集團以“躋身世界一流,創‘海鷗’國際知名品牌”為企業愿景,始終瞄準國際手表技術最前沿,堅持創新,不斷開拓,相繼推出了陀飛輪、三問表、萬年歷、超復雜結構三合一手表、立體陀飛輪表等高端復雜結構機械表,驚艷國內外市場,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密儀器的制造實力。
從制作簡單的機械表到掌握復雜鐘表的核心技術,從只有一間小屋和四位師傅的試制小組到擁有2700多名職工的大型國有企業,60年來海鷗集團歷經風雨,見證輝煌,已經發展成為手表機芯年產能力超過500萬只,成品表年生產能力40萬只的行業標志性企業。
目前,海鷗集團在全國開設了200多家專賣店,銷售網絡遍及東南亞十多個國家和地區。60年來,“海鷗”創造歷史、記錄時間,已經成為世界鐘表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中國之星。

融合“陀飛輪表”、“三問表”和“萬年歷表”功能為一體價值168萬元的“三合一”經典海鷗手表

一名工人在海鷗手表集團車間安裝手表

工人手持一盤制作好的海鷗手表

海鷗手表集團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手表
近年來,海鷗手表集團圍繞“品牌、技術”雙核心,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質化和效益最大化,潛心培育“我有一顆中國心”和古典、專業、可靠、原創、嚴謹、負責的品牌形象,創新拓展“東方、科技、時尚、尊貴”的品牌升級空間,著力打造“國人戴國表——中國人自已的世界級腕表品牌”核心訴求,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品牌發展目標而持續努力著。
不同于中國改革開放后發展壯大起來的眾多國內品牌,不同于沉淀在中國各地伺機而動的“統購統銷”年代風起云涌的地產品牌,不同于借由互聯網經濟而高歌猛進的“電商”品牌,有著“中國原創機械腕表集大成者”美譽的海鷗自1955年始創“中國第一只腕表”,60年來不懈追求,以工藝精湛的機芯、性能穩定的產品、典雅大氣的設計,持續書寫著“中國創造”的雋美篇章。
借勢愛國情緒,品牌訴求“我有一顆中國心”的中國印標識成為世界華人乃至外國友人的一種情感觸動和友好善意的聯想,畢竟,海鷗機械表機芯產銷量在國際市場有目共睹,而品牌的“國貨精品”意識促成品牌下各類腕表在性價比、附加值、實用功能等等亦令國人矚目,而種種融合“中國元素”的腕表設計,其傳神達意的穿透力和使命感,呼應始于1955年的海鷗表以及中國制表工業已然60載的不凡歷程,悠悠傳說著“大國崛起”中間的一條細節脈絡。
本屆巴賽爾鐘表展上,海鷗展示的機構機巧中高端新品居多,諸如同時搭載“雙軸立體陀飛輪”與“平面偏心陀飛輪”機構的復雜機械腕表,ST3609“定時開啟橋”腕表,將節氣、星象之變盡收于一表之內的ST8242“斗轉星移”腕表,“同軸傾斜陀飛輪”、“超薄陀飛輪”機芯腕表,與極具中國元素的描繪星空圖且帶有牛郎和織女星動效的機芯等等,這些新品的公開佐證著海鷗品牌致力于不斷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信心,以及海鷗品牌始終向高端邁進的堅持。
倘徉在2015巴塞爾鐘表展的海鷗展館內,喜愛“海鷗”的人們會對其品牌國際化戰略產生這樣的理解——“技術至上,文化覆蓋”,跟緊潮頭,研發高精尖珍奇特、普及手表復雜結構技術的發展脈絡,讓消費者由接觸、了解,到接納、使用、再傳播,令人油然而生“習慣,一種力量”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