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永軍
軍民互融兩翼齊飛——記武漢航達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汪永軍
武漢航達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專業從事航空機載附件(環控、液壓、燃油、電氣、電子類產品)研制與維修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2004年底,公司從湖北襄陽整體搬遷至武漢,現有員工600余人,占地約270畝,2014年銷售額過8億元。航達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機機載附件維修企業,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現已取得軍品承制生產相關許可與審核。近年來,在相關部門高度關注和國家政策支持下,軍品業務得到快速發展,軍民互融、優勢互補、兩翼齊飛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航達公司以民機(波音、空客等)附件修理平臺為基礎,及時跟蹤與掌握國外先進產品先進的設計思想、結構特點和工藝方法,學習其先進的適航理念與經驗。通過多年民機系統與附件的修理,公司在飛機環控系統、發動機反推系統、液壓系統、航空電源、點火系統、客艙設備、供水與排污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產品經驗和系統知識,在引進消化的基礎上大力進行技術轉化,用民機先進的適航理念指導到開展航空機載附件的研發。近幾年來,公司針對國內航空附件設計較薄弱的環節,開展了一系列機載系統與附件的研制,形成多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競爭力的產品。在國家大飛機C919項目中,航達成為國內少數幾家民營企業獨立供應商。

近幾年來,航達公司的技術能力與產業特點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省、市領導與軍方首長多次蒞臨公司考察指導,為航達公司走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提供了契機,指明了方向。公司先后在Y20、J20、Z20、FWS20、Y8、Y9、無人機等重點型號飛機中承擔了上百種附件的研制及改裝工作,成功研制的空氣動壓軸承渦輪冷卻器、發動機反推系統附件、真空廢水系統、座艙電子電動式壓力調節系統、吊艙集成式液冷系統等產品均屬填補國內空白和更新換代項目,部分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有效地保障了飛機相關系統技戰術性能要求。
一是堅持以民養軍,注重投入。以民養軍涉及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整合等各個方面,軍品研制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而民營企業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沒有國家技改經費的支持,全部由企業自籌資金解決,公司采用以民養軍的策略,靠公司民品項目的收益全面支持軍品的發展,先后投入上億元資金購置土地、建設廠房,購買加工、試驗、檢測與特種工藝等設備,為軍品的快速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以勤補拙,贏得先機。公司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在獲得項目研制的優先權上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缺少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面對嚴峻的客觀形勢,公司只能靠產品的技術和質量來贏得軍方用戶的信任與支持。公司以“別人先要經費,我們先交產品”的競爭戰略來積極開拓軍品市場。在諸多項目競爭中,公司積極主動與軍方及各主機單位溝通、交流,及時了解顧客的需求,充分發揮靈活快速決策機制的優勢,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為公司獲得項目爭取了主動。
三是軍民優勢互補,確保可持續發展。航達的發展得益于軍民融合,民品為軍品的發展提供保障,軍品為民品發展儲備力量,軍民融合的發展也實實在在體現在企業的各個方面。
(作者單位:武漢航達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