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小柔
你夠富裕嗎
文_王小柔
我特別佩服那些說干就干、做什么都能立竿見影的人。張神醫以前是從事旅游業的,忽然有一天他急著找我。我去他家一看,這哥們兒把頭剃得锃亮,穿著件裝裹似的華服,手腕上盤著一串兒看不出本色的木頭珠子,手里還搓著一串兒,不停地拿故意留的長指甲往后撥拉珠子。室內裝飾也有了變化,墻上的西洋畫變成了人體穴位圖,光著身子的小人旁邊密密麻麻都是字,眼神不好的人還真看不清。
陽臺上的畫眉換成了黃嘴的八哥,趁我看鳥的工夫,張神醫問我:“你說我要給人治病,有前途嗎?”我像知己一樣看著他:“中醫吧?”他點了點頭。我問:“你會嗎?”張神醫堅定地認為不會可以學。
我問他為什么人到中年去學習懸壺濟世,他考慮了半天才說,大概是父親去世觸動了自己。可我忽然想起,那應該是3年前的事了,觸動的后勁兒真大。人生的動力在任何時候都能出現,就那么猛地推了你一把。張神醫就那么輕而易舉地轉行創業了,在他做學徒的階段,我們這些人經常被他召喚,挨個兒坐在椅子上,或者趴在床上讓他找穴位,然后就是一陣拍打,一星期沒洗的衣服,去看趟病都干凈了。
后來,很多朋友打著治病的旗號去他那兒“干洗”衣服。
還有一個朋友,忽然有一天搖頭晃腦地跟我說:“我要創業了,賣木頭。”我說:“哎呀,這年頭誰還自己做家具啊!”女創業者搖了搖頭說:“我賣的是金絲楠木,給藝術家們做家具。”有多少藝術家為了理想都快喝西北風了,還買金絲楠木做家具,用三合板就行了。可女創業者說她認識很多特別有錢的藝術家,就追求這種人生的極致。
她為了爬上人生的另一個山頭,賣了一套房。我怯生生地問:“你給那些藝術家做完家具剩的邊角料能給你身邊的好姐妹每人做個手串兒嗎?”女創業者跟我有著差不多的命運,一窮二白,伸出手來,手心手背都沒什么肉,她得自己投資多少錢給藝術家們造啊?她說:“先投30萬吧。”我一聽就打消了讓她做手串兒的念頭,這哪兒是投資金絲楠木的陣勢,看樣子還是經營三合板。

最近,我身邊冒出了很多跨行業創業者,你要是還那么安于現狀,就不配跟身邊的人談什么“生活、夢想和遠方”。有人給我發了條微信,說最近在中國,很多詞特別流行:AA制改叫眾籌,算命的改叫分析師,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統計改叫大數據分析,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編程序、寫代碼的都自稱云計算,辦公室出租改叫產業孵化,互相琢磨改叫平臺戰略,攪局改叫顛覆式創新。還有,借錢給靠譜的朋友叫天使投資,借錢給不靠譜的朋友叫風險投資。
“創業”是一個多么蠱惑人心的詞。你的錢和精力真的富裕到要跳進百舸爭流的大江大海里了嗎?別忘了抱塊木頭留口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