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佳
關于大力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的思考
■文/向佳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56個不同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片藍天土地,民族團結與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緊密相關,大力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在我國國家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入手,對其具體原因進行解釋分析,以促進我國當代大學生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和實踐。
關鍵詞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在人口數量上,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數民族有1億多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以上。在人口、民族分布上,我國實行“大雜居,小聚居”的方式,少數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但有一定的集中性。在地理位置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西部和邊疆絕大部分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維護民族團結的必要性。
(一)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目前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異于東部地區,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運輸不便,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嚴重滯后,遠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而大力維護民族團結,漢族和少數民族互相援助,將會推動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減輕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協調。就眼前而言,廣西的北部灣的經濟發展與各個民族的支持與幫助是離不開的。再放眼未來,日益前進的西部地區發展,其民族團結進步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視的。全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以及眾多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縣要擺脫貧困面貌,與其他相對發達地區一起走向小康,實現共同富裕也必須要以維護、加強民族團結為基礎的,需要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大力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維護整個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二)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首先,大力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是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前提。民族和國家是相伴而生的,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56個民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能維護國家統一,共同抵御外來勢力的侵略和滲透。縱觀歷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這屈辱的一百年間,中華民族遭受西方列強入侵,割占領土剝奪主權的痛苦和恥辱。那時的中國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民族不團結導致了整個國家和人民的災難。20世紀30年代,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進行頻繁內戰,日本一個小島國的鐵蹄竟然也踏在了中國的領土和人民身體上,后來國共合作抗日,全中華民族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其次,大力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國策,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黨提出建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頒布民族自治政策,將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本動力來自于全國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團結,各族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確保各族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激發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使社會制度下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積極因素競相迸發其正能量,讓一切有利于造福社會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從而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真正變為現實。
(三)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文化繁榮
我國燦爛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中華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加強民族團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鑒,資源優勢共享,將有利于實現民族文化的進步。例如:有些少數民族的花草植物營養價值高,藥效強,能夠治療現今人們常得的疾病;少數民族借鑒漢族的方式加強文化教育事業,培養大批各級各類人才,從思想和內涵方面促進民族發展。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整合力量,一種追求,它對凝聚人心、增強民族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穩定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只有56個民族一起團結進步,才能把和諧社會的喜人景象展現出來。如果民族不團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藏獨”“疆獨”分子搶燒掠奪,企圖分裂國家和民族,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和不穩定,這便是民族團結意識薄弱的后果。民族團結和民族凝聚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團結就是力量,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大提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斷構建成型,這與我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產生的巨大力量有著密切的關系。6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了國家長治久安。
(五)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國防鞏固
西藏、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均處于我國邊界地區,與國外僅一墻之隔,守護著我國的國門,維護民族團結在邊疆地區安定中起著甚為關鍵的重要作用。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能夠鞏固我國國防,防止境外敵對勢力的入侵和干擾,維護國家邊疆的穩定,形成強大的軍事力量。
作為當代大學生,身負希望和使命,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棟梁之才,我們要發揮自身的力量和模范作用,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不歧視少數民族同胞,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信仰,吸收、借鑒各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和少數民族形成互幫互助、和睦相處的友好關系。我們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科學的力量武裝自己,為中國民族團結建言獻策,身體力行,將理論知識更好的融入在實踐中,為以后維護民族團結做貢獻。
只有維護民族團結,才能更好的凝聚整個民族的力量,加快國家建設的步伐,更好的在國際上展現中華民族團結奮進,朝氣蓬勃的雄姿,使中華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丁龍召,李晶.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
[2]楊云峰.淺議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5).
[3]李艷榮.民族團結問題研究綜述[J].實事求是,2012(2).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