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袁 剛
捕捉新機遇 贏取主動權
——堅定引領江口縣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新常態
文丨袁 剛
2014年,江口縣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對外形象不斷提升,各項工作取得良好進展。2015年,江口縣將立足發展新常態,不斷開創江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2014年,江口縣在挑戰中前行、在比學中趕超。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預計全縣GDP首次突破30億元,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分別突破2萬元、6000元,在全省10個生態保護重點縣中綜合排名第二位。對外形象不斷提升。成功申報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全國生態功能轉移支付縣域,成功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成功承辦全國扶貧辦主任座談會觀摩現場、全省干部駐村推進會等;梵凈山被評為中國十大生態旅游景區,云舍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最美村鎮。楊再煉“十個一”工作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永春,銅仁市委書記劉奇凡等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并寫入省委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意見和銅仁市委深入實施民心黨建工程決定;魚良溪村組織生活會作為村級樣板在全省推廣;省委組織部和學教辦對江口各級黨組織活動開展予以肯定。
2015年,江口縣將堅持立足新常態,捕捉新機遇,贏取發展主動權,繼續深入推進“一業帶三化、三化促一業”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同步小康,從嚴治黨,依法治縣,不斷開創江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江口縣將立足發展新常態,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努力走出一條經濟與生態互動雙贏的科學發展新路子。
推進經濟發展不松勁。全力做強文化旅游,確保旅游收入增長25%。緊扣“縣域大景區,景城一體化”思路,著力發展全域化旅游;加快“一山一水一城”建設,做大梵凈山旅游的格局和氣場,充分挖掘梵凈山佛教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內涵,鼓勵支持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開發,提升梵凈山文化旅游軟實力和生命力。
全力做大新型工業,確保二產增長17%。以工業“三年大攻堅”和“百千萬工程”為抓手,重點抓好凱德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完成工業投資29億元,新開工項目12個,新投產項目10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戶;大力實施“民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培育市場主體1.1萬戶,實現增加值27億元;加快推進農夫山泉、大地石材等企業建設,力爭逐步投達產。
全力做優農業產業,確保一產增長7%。啟動魚糧農業公園申報國家級農業園區和駱象茶園觀光景區打造工作,帶動各鄉鎮(街道)分別規劃建設1個農業園區;新增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示范家庭農場14個,帶動2.6萬戶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啟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確保怒溪鎮試點成功。
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安江高速(江口境)等重點工程,加快民和水庫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爭取力度,完成投資小康路8.4億元、小康水2.8億元、小康訊1.8億元;緊扣全面深化改革,深入開展鄉鎮、教育司法等改革試點,用改革成果推動發展,用發展成效檢驗改革。
推進城鎮建設不松手。按照“梵凈江口·佛光之城”城市定位和“南居北旅、城景融合、產城一體、教城一體”城市理念,加快推進特色山水園林城市建設。啟動舊城改造,打造美麗縣城;嚴格推進鄉鎮規劃委員會實體化運行,打造美麗村鎮;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確保每個鄉鎮每年打造1個以上示范點;扎實推進“四城同創”工作,確保城鎮化率提高3個百分點。
推進生態保護不松氣。按照全省10個生態保護重點縣考核體系要求,著力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樹立綠色GDP理念,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深入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省級生態縣、全國衛生縣城、江口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創建國家民族團結進步縣和雙擁模范縣;大力實施荒山造林和“通道綠化三年行動計劃”,完成營造林2.8萬畝、石漠化治理2.1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萬畝;繼續加大“三沿”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城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對生態指標的監測,提升生態江口品牌。
江口縣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發展為民、民生為本的理念,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推廣“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旅游扶貧、金融扶貧,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江口扶貧模式,貧困發生率下降4.2個百分點;深入實施“雁歸工程”,推進全民就業創業,新招錄、引進各類人才17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2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優先發展教育,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級驗收、教育“9+3”通過省級驗收、江口中學申創省級示范性高中等;加強社會保障建設,完成808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深化“計生雙誠信雙承諾”,探索“精準計生”工作模式。
大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認真落實穩定“第一責任”,大力加強“平安江口”建設,努力營造公平正義、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努力把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的化解引入法治軌道、政策渠道、民生通道;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事故、突發性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幸福感。
大力推進文化宣傳工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多彩貴州·文明行動”和“四城同創”工作,打造“微黨建”、“微宣傳”、“微文明”品牌,形成“重感恩、謀發展、思變化、講文明”的良好氛圍。
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大力推進依法治縣,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切實用良好的法治環境,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引領發展新常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江口縣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扎實推進全縣黨的建設,推動科學發展。
抓好“三嚴三實”教育活動,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認真開展“三嚴三實”教育活動,扎實開展黨紀法規教育,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抓好干部培養,大力選拔敢于改革、勇于創新、業績突出、組織滿意、群眾認可的干部;繼續引進一批懂經濟、會發展、有技術的人才,為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行“小部制”改革,筑牢基層發展根基。認真落實市委鄉鎮改革八項要求,確保今年5月底全面完成鄉鎮“小部制”改革任務,不斷激發鄉鎮發展活力;推行“產業黨建”,每年解決2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扶持基金,逐步消除“空殼村”;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作風過硬、群眾公認的帶頭人隊伍和一批帶領群眾奔小康的村黨組織書記。
抓實“民心黨建”,深化提升黨建品牌。在縣直機關全面推行“十事十做”工作法,繼續在鄉村深入推進楊再煉“十個一”工作法,努力打造一批黨建示范點;不斷完善駐村干部導向機制,讓干部沉下去,住下來,辦成事;抓好統籌結合,堅持把黨建與經濟民生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切實用黨建新成效,推動“一業帶三化”戰略深入實施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切實用發展新成果,促進黨建工作水平提升。
深化“三個開刀”,推進作風建設新常態。深入推進“三個開刀”整治,完善制度,強化措施,嚴化懲治,將作風建設一抓到底;深化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建立完善解決“四風”問題的長效機制;堅持用法治思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為江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作風保障。
落實“主體責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提高廣大黨員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懲處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干部違法違紀行為,促進黨風政風持續好轉。(作者系江口縣委書記責任編輯/張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