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遵循高速增長平臺期發展規律
本刊評論員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國和各省份的經濟數據。貴州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0.4%,增速高于預期目標0.4個百分點,是全國保持兩位數增長的3個省份之一。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對全年經濟發展影響較大。過去兩年,貴州一季度與全年經濟增速差距均不超過0.1個百分點,可以預判今年繼續實現兩位數增長問題不大。
這樣,貴州的經濟發展速度從過去5年到現在,已經處于一種持續穩定的追趕態勢,契合經濟學“追趕周期”框架的高速追趕階段前端。當然,“追趕周期”是一種潛在的后發地區比較理想的發展軌跡,這種潛力能否轉化為現實,取決于戰略、政策等因素。但從成功追趕型地區的經驗來看,高速增長的平臺期通常是20年以上。如果這個平臺期尚未走完就遭受重大挫折,就可能步入發展的陷阱。
自5年前唱響“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到國發2號文件對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以明晰,戰略與政策都在把貴州摁在追趕的軌跡上,貴州經濟發展的強勁表現也證實了決策的高瞻遠矚、順時應勢,更具長久影響的是貴州進行了一場揚眉吐氣的自覺實踐。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須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后發趕超、推動跨越”平臺期,這個“軍令狀”具備包括國家戰略、干群基礎在內的有力支撐。
保持高速增長平臺期,就要善于識別和遵循這一階段的發展規律。
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貴州有特殊的發展任務。在高速增長平臺期,要把保總量、保增長、保位次作為首要任務,只要有條件有效益,就要千方百計加快發展。政策選擇上,這一階段如果遇到了短期商業周期的衰退,可以采取比發達地區力度更大的刺激措施。要強調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投資是拉動貴州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抓投資的決心不能動搖,力度不能減弱。
高速增長需要彎道取直,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地區、不同于西部省份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走出一條破解資源環境制約、實現循環利用,既提速又轉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道路。貴州推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是必然選擇。
高速增長的平臺期也是深化改革的“窗口期”。追趕過程是一個階梯式積累的過程,包括物質資本積累、技術追趕,也關乎改革的深化、體制機制的變遷。在享受后發優勢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要迅速提升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通過改革開放、創新驅動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軟”實力提起來,追趕進程就會比較順利平穩。
處于這樣一個關鍵階段,需要各級干部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善于識別和遵循追趕規律,持續發力,彎道取直,破解難題,不能在關鍵時刻泄氣松勁、懶政怠政、痛失好局。(執筆:顧海凇 責任編輯/奚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