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兆元
(作者為天津市養老院院長)
●加大對平價養老院補貼和其他政策優惠力度,取消對收費水平超出當地平均工資一定比例的高端養老院政策優惠。
●醫養結合一體化照護服務是發展趨勢。真正滿足長期照護理念的護養院還非常少,提供的床位也極其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在普通養老機構接受照護。
●養老護理員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需要更規范的培訓、更到位的激勵機制促進職業發展,降低職業流動率。
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國值得珍視的文化傳統。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生育率持續下降、少子女老齡化現象突出、城鎮化帶來的農村留守老人現象、兩代人分開居住傾向的加劇,特別是兩代人價值觀沖突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在養老功能上面臨缺損的挑戰。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成為必須的支撐和補充,社會化養老需求對養老機構的需求日益增長。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我國養老服務機構面臨嚴峻考驗,養老機構該如何發展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呢?
首先是親民,避免照搬發達國家模式,盲目追求高端。高端養老院投資者往往不熟悉養老行業實際狀況,只想服務高收入、比較健康的老人,而實際上這樣的人群極少。據調查,絕大多數健康老人不希望入住養老院,需要入住的老人也只有三成同意入住,將服務目標定得太窄,必然導致床位閑置。養老院床位使用數必須在50%以上,成本收入才能持平,有的甚至在60%以上才能持續經營,而且養老院投入運營前兩年是不盈利的,很多堅持不下去,只好關門。應該鼓勵價格親民的普通養老院。優惠政策應體現出引導方向,加大對平價養老院的補貼和其他政策優惠力度,取消對收費水平超出當地平均工資一定比例的高端養老院的政策優惠,普通百姓才是補貼應該惠及的群體。養老行業不是高回報產業,應避免過度高檔,對于私營養老機構,“在微利中堅持”才是正常狀態。
其次是安全,注重細節的軟硬件設計和老年評估服務。老年人是一個健康脆弱的群體,需要養老機構軟硬件設施注重細節,強調安全。這需要政府予以政策鼓勵和引導,制訂關于老年人安全防范風險和保障安全的指導細則,并通過統一培訓抓好落實。另外,老年人評估非常重要。科學評估老人身心健康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提供照護服務,從而確保老人生命質量和安全。每個老人從申請入院到正式入住,應定期得到由專業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營養師、心理咨詢師、康復師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基于科學評估工具進行的聯合評估,制定及修訂個性化照護方案,這樣才能減少機構和老人、家屬的矛盾和糾紛。
再次是舒適,全面貼合老年人生活習慣。養老機構建筑設計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全面貼合老年人生活習慣。舒適不代表奢侈,適合就是最好的。中國老人更加重視房間朝向和節能,他們比較喜歡南向,喜歡陽光和自然通風,重視節約用電,不習慣長時間使用中央空調。另外,按照老人不同情況予以區分住養區域。比如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和臥床老人,他們居住和活動方式,包括出行距離、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不宜混住,應該區分設計,這樣既方便生活,也有利于老人之間交流和溝通。養老機構要有較為合適的規模,不應過度追求“高大上”。國外養老機構一般在100張床左右,很少有500張、幾千張的。養老院如果太大,一方面管理運營不便,另一方面,老人之間也不容易熟悉。
第四是便捷,醫養結合一體化照護服務是發展趨勢。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二者之間互相獨立、自成系統。《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指出,目前養老機構中,配備有簡單醫療室的機構不足六成,其中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僅占41.7%;22.3%的養老機構既沒有單獨醫療室,也沒有專業醫護人員;農村情況最為嚴重,其中西部農村60%以上養老機構缺少專業醫護人員。
長期照護需要根據失能老人健康狀況,在生活護理基礎上,進行醫藥治療、飲食調理、軀體康復護理等全方位有計劃的護理。然而,真正滿足長期照護理念的護養院還非常少,提供的床位也極其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在普通養老機構接受照護。而醫養結合不僅單純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還提供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醫療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一體化照護服務。為老年人生活帶來便捷和安全,是我國養老機構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第五是專業,完善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和就業體系。養老護理員經濟待遇和職業聲望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目前從業人員主體是城市的40后、50后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護理員流失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業人員現狀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所以需要更規范的培訓、更到位的激勵機制促進養老護理員的職業發展,降低職業流動率。如果國家出臺政策,護理員達到一定服務年限,并通過職業資格測評,每月就能獲得一定數額崗位津貼,那么護理員的工作就會更有吸引力,也不再會輕易流動。
第六是多元,以連續性照護體系滿足多樣化需求。人的老化是一個持續過程,從縱向老人生命周期看,養老機構需要滿足老人的變化和多樣需求,在老人生命不同階段,給予合適支持,幫助老人成功老化。為自理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而當老人機能出現衰退時,應提供充分的醫療和康復支持,繼續維持其正常生活狀態。從橫向不同老人需求看,多元化是養老機構發展方向。接近的社會經濟地位會加強人們之間的認同,這也是為什么南京市養老機構嘗試推行“熟人社區”,讓老鄰居、老同事、老朋友一同入住養老院,共同的經歷讓老人更容易彼此理解,也更容易一同活動。各行業、各圈子的人組成“熟人社區”,讓養老不再孤單,也讓老年生活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