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甘肅省天祝縣華藏鎮畜牧獸醫站 733299)
天祝縣設施畜牧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李永海(甘肅省天祝縣華藏鎮畜牧獸醫站 733299)
隨著天祝縣設施畜牧業的發展,資金短缺、規模化低、良繁體系不健全、飼料資源短缺等新問題日趨凸顯,直接制約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筆者全面系統的分析了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發展總結了一些經驗。
設施畜牧業;問題;發展;天祝縣
天祝縣所轄19個鄉鎮,常住人口23萬,有著得天獨厚的草地資源,是甘肅省草食畜牧業優勢產區之一。2014年天祝縣牲畜飼養量達到186.66萬頭只(匹),年末存欄121.71萬頭只(匹),其中:牛12.53萬頭、羊103.21萬只、豬4.64萬頭、馬屬1.33萬匹;出欄達到64.95萬頭只(匹),其中:牛4.16萬頭、羊54.48萬只、豬6.11萬頭,馬屬0.2萬匹。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91萬噸、0.22萬噸和0.77萬噸,畜牧業增加值達到3.87億元。2014年底累計注冊養殖合作社、小區672個,發展社員3534人,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縣級11家。設施畜牧業是在現代工業發展之后采用先進設備和飼養技術為畜禽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并保證防疫條件和飼料營養,使分散的畜禽實現規模化工廠化養殖。由傳統的散養向集約化、規模化過渡,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圍繞區域性畜牧業資源優勢和主導產業,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現畜牧業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的新型畜牧業經營體制。
設施畜牧業標準場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大規模的推廣設施畜牧業使牧民的籌資困難。天祝縣規模養殖合作社(小區)達600多個,主要資金投入在前期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造成購羊資金匱乏,面臨停產,整個合作社被閑置的現象嚴重。大大挫傷了農牧民搞設施畜牧業的積極性。
引進品種主要為南非肉用美利奴、特克塞爾、黑薩福克、白薩福克、無角陶賽特。符合甘肅地區市場要求,天祝縣范圍內制定并推進牲畜群體遺傳和畜牧品種改良計劃的養殖場(小區)較少,未充分利用我國畜禽繁育項目的科研成果。盲目引種雜交改良,忽視了地方優良品種的選育。肉羊選育選配混亂,缺乏科學規劃。多年的肉羊選育,建立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基因庫,但缺乏科學的方案。良種覆蓋率低鄉村繁育網絡基本處于空白狀態,良種輻射半徑較小,不利于良種在生產中的推廣利用。
當前無論是大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還是小規模的家庭散戶養殖,對畜禽的糞尿處理還缺乏相應的環保措施和廢物處理系統,糞便未經處理直接大批量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對家畜和環境的污染,同時這些大量放置的糞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發生。采用水沖式清糞則需要大量的處理污水,這些污水如能經過分離后排入農田的話可以達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間接排入河道,對地表水的污染也很嚴重。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則會危害人類健康,加劇空氣污染,引起地球溫室效應。部分養殖場對疾病的防范意識淡薄,病死動物暴露在場區或亂丟在路旁、河溝、荒灘,進一步加劇了疾病的傳播。動物疫病防控部門監督體系不完善,未加大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
天祝縣分配下達草種133.65萬千克,完成飼草料種植28萬畝,其中:紫花苜蓿1萬畝,小黑麥10.45萬畝,其他牧草10.1萬畝,飼料6.45萬畝;試種甜高粱50畝、紫花苜蓿300畝。經測定,天祝縣小黑麥鮮草畝產量2866kg、干草畝產量814kg,燕麥鮮草畝產量2644kg、干草畝產量738kg,人工草地累計產草量70.4萬噸。由附表可知飼草總需求量8.518億千克,與天祝縣實際需求量還差0.378億千克。可以看出牧草資源短缺。
始終堅持“政府引導、項目支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發展思路,通過政府加大惠農資金的投放,實施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退牧還草工程、“菜籃子”工程、“2014年中央現代農業發展資金肉羊產業”、“天祝縣草原防火站建設”、“2014年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等項目。為農牧民在攻堅扶貧中抓住機遇,提供更多的支持資金。解決農戶在設施畜牧業發展中的困難。
做好“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種培育工作。用產毛和產肉性能較高的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作父本,與甘肅高山細毛羊母羊進行雜交,培育適合天祝高寒牧區的肉用美利奴新品種。建立純種繁育場2個,核心育種場5個,改良站點30處,投入設備35套,繁活南甘F1羔羊1.16萬只,鑒定選留南非肉用美利奴純種羔羊78只、F1代羔羊0.45萬只,完成F2代測產鑒定100只。堅持引進繁育與凍配改良“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優質肉牛產業。在天祝縣已建成肉牛繁育示范村45個,依托2015年國家畜牧良種補貼等項目,引調牦牛180頭,投放凍精21550支,完成改良黃牛1萬頭。重點扶持規模大、運行良好的種畜禽場的建設和改造,造就一批龍頭企業,加快繁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配種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種畜禽場審批。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同時加大畜禽良種的保護工作。

附表 天祝縣主要草食家畜粗飼料需求量
動物衛生部門應加大對病死動物的監督,并要求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對可疑感染畜禽,應在消毒后另選地方將其隔離飼養,看管、限制其活動,詳加觀察,出現癥狀的則按病畜禽處理[1]。對該類畜禽有條件時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和預防性治療。畜牧養殖所產生的大量糞尿如果處理不好,直接造成對當地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氣的話將實現再利用或推廣生物發酵技術最終達到綠色環保。
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缺口大,人畜爭糧嚴重。不得不開發農作物秸稈、秕殼等副產品。這類飼料主要包括水稻秸稈和秕殼、小麥秸稈和秕殼、玉米秸稈和玉米芯、高粱秸稈和秕殼、谷子秸稈和秕殼、大豆秸稈和莢殼、薯干、薯秧、花生蔓等。秸稈的主要成分是粗纖維,經物理、化學或微生物加工處理,可改善適口性、提高蛋白質含量[2]。楊志林等在當地農戶家調查測,當地農戶利用青貯玉米秸、微貯玉米秸、氨化麥秸、熱噴麥秸養羊,經濟效益明顯[3]。
加大小黑麥、甜燕麥等優質牧草推廣種植力度,完成飼草料種植28萬畝,加大秸稈飼料化利用力度,新建秸稈飼料化利用示范點66個,青貯氨化池32個2.15萬立方米,累計達到192個6.67萬立方米[4];新增秸稈加工調制機械737臺(套),累計達到7901臺(套),外購及本地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16.45萬噸,其中:青貯4.15萬噸、氨化0.8萬噸、粉碎加工利用11.5萬噸。不同程度的彌補了飼料缺口。
[1]李海琴.規模養殖場突發動物疫病的應對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Z1):112-113.
[2]饒應昌,譚鶴群,等.我國飼料資源缺口的原因及其對策的探討[J].飼料工業,2000(3):5-6.
[3]王慧媛,張英杰,劉月琴,等.非常規飼料在羊生產上應用的進展[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S1):32-34.
[4]方興偉,趙芳芳,滾雙寶,等.甘肅省天祝縣養羊業生產調查[J].甘肅畜牧獸醫,2015(1):28-30.
作者簡介:李永海(1987-),男,大學本科,甘肅省天祝縣人,助理畜牧師,從事畜牧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