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風
雨花臺上血花飛——抗日名將高致嵩殉國前后
●徐風

1937年12月,南京城南雨花臺的雨,是彈雨、肉雨和血雨,12月12日這一天,廣西岑溪籍將軍高致嵩和他的眾多戰友們,在南京保衛戰中壯烈殉國。
高致嵩,字子晉,1898年8月25日生于岑溪歸義鎮謝村的一個書香門第。高致嵩少年時先在父親任教的大館讀書,后又考入岑溪中學。他聰明勤奮,成績優異,畢業后曾在家鄉擔任小學教員,學生和家長稱贊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是教書育人的良師。事親致孝的高致嵩聽從父母之命,與樟木街的梁姓美貌少女結婚,并生下一個兒子。
這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受革命思潮的影響,高致嵩辭別家中父母及嬌妻愛子,毅然赴粵,報考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1924年底,高致嵩首先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1925年7月,經再考合格,高致嵩如愿升為步兵科的正式學生。
在黃埔軍校,高致嵩參加了兩次東征和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軍諸戰役。高致嵩第一次經受了戰斗的洗禮,因其英勇善戰,很快從排長升任為連長的職務。
1926年1月畢業時,高致嵩與同學們分別獲得劍柄上刻有“校長蔣中正贈”、劍身兩面分別刻有“成功”“成仁”字樣的“中正劍”一把。高致嵩被分配至浙江省保安團,繼續擔任著連長的職務。在其后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中,高致嵩因軍功從上尉連長升任為少校營長。
北伐戰爭勝利,高致嵩回到浙江省保安團,繼續擔任營長的職務。不久,突然接到了上級的通知說,國民政府從黃埔軍校優秀畢業生選拔一批人到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深造,以培養軍隊的高級指揮官,鑒于高致嵩的出色表現,經蔣介石親自點名,高致嵩在入選之列。
可是這時的高致嵩家,卻遭到了一場大災難。高致嵩祖上世代單傳,高致嵩的父親深諳經商之道,家境殷實,為避免無后之虞,他先后娶了4個妻子,但年近五旬才陸續生下5個兒子。不料此時,高致嵩正值盛年的愛妻和兩個哥哥,加上尚未成年的兩個弟弟竟然一病不起,陸續亡故,只留下兩個孤兒,需要高致嵩的撫養。高家陷入巨大的痛苦和恐懼之中,家中老父又風燭殘年,若此時東渡重洋,歸期何日?高致嵩只得委婉謝絕留學日本的機會。
1930年,高致嵩奉調南京衛戍司令部,這時候,他認識了國民政府警衛軍第一旅旅長俞濟時。不久該旅改編為第一師,俞濟時擔任國民政府警衛軍司令兼第一師師長。俞濟時是黃埔一期生,是蔣介石的親信。高致嵩氣宇軒昂,文韜武略,很快獲得了俞濟時的青睞。
有一次,高致嵩到揚州,邂逅了正在高中讀書的盧鳳儀。盧鳳儀出生于當地的名門望族,不僅長得姿容俏麗,而且嫻雅端莊,善良純樸。喪妻后的高致嵩看到盧鳳儀風姿綽約,不禁怦然心動;這時候盧鳳儀只有十七八歲,見高致嵩儀表堂堂,也是一見傾心。但盧鳳儀的父母只有這個獨生女,聽說高致嵩是個軍人,年紀又大女兒很多,家中還有一個3歲的兒子,連忙對這門親事表示反對,盧鳳儀無可奈何,高致嵩也一籌莫展。后來,俞濟時聽說此事后,從中幫忙,終于促成兩人婚姻。
婚后一年多,盧鳳儀生下了一個男孩。
1931年底,國民政府警衛軍第二師改編為陸軍第八十八師。陸軍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師是當時僅有的3個德械師,是蔣介石的嫡系和王牌精銳部隊,俞濟時為第八十八師首任師長,高致嵩調該師任中校參謀。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第十九路軍奮勇抵抗,蔣介石命令張治中率領第八十七、八十八師組成第五軍馳滬參戰,第八十八師奉命擔任江灣北端至廟行、蘊藻濱一線的防御。2月20日,日軍植田中將集中兵力對第八十八師防地猛烈攻擊。高致嵩跟隨俞濟時親臨前線指揮作戰。眾人來到廟行鎮,不料,一顆炮彈從身邊落下,一個參謀和兩名衛兵當即犧牲,俞濟時腹部受傷,高致嵩奮身救護,在將俞濟時從火線護送下來之后,繼續協同各級官佐指揮戰斗。
2月22日,廟行鎮戰斗波瀾起伏,淞滬之戰達到高潮。日軍進攻屢屢受挫,日軍集中大炮五六十門進行長達5個小時的轟擊,火力之猛,前所未有。上午9時,第八十八師第五二七團陣地被敵突破,該團第三營營長陳振新以下無一生還。張治中急令第八十八師新任師長孫元良展開反擊,高致嵩向孫元良請纓殺敵,親率官兵與日軍展開肉搏戰。高致嵩身先士卒,在他的率領下,官兵們士氣高昂,拼死搏殺,重創日軍。這時“敵我相間,層迭包圍,至于四匝,反復肉搏,閱廿四時”“疆場之間,膏肉狼藉,伏尸盈野”,第八十八師第二六二旅旅長錢倫體、副旅長陳普民雙雙陣亡,但終于收復了陣地,使日軍的“中央突破計劃”未能得逞。
接著,高致嵩繼續戰斗在江灣、閘北一帶。一日,高致嵩正在指揮戰斗,不料一顆流彈飛來,高致嵩腿部中彈,血流如注,被迫退下火線。
1933年,高致嵩傷愈后調任湖北省保安團中校營長。1934年,聽說自己的老上級俞濟時擔任浙江省保安處處長兼浙贛皖邊區剿匪司令官,高致嵩就去投奔他,并很快升任補充團上校團長,后又改任第三團團長。
1935年1月,高致嵩奉命率部參加對方志敏率領的紅軍長征先遣隊的“圍剿”。紅軍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方志敏被俘,國民黨軍隊到處搜捕被打散的紅軍指戰員。一日,高致嵩的部下俘獲了5名紅軍干部,其中1人已身受重傷,后不治身亡。高致嵩當初在黃埔軍校學習時曾受到共產黨人的影響,特別是當前民族危亡之際,認為國共兩黨更應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于是暗中放了他們,對上司卻謊稱在押解途中不慎讓他們逃脫。
1937年7月底,高致嵩參加淞滬會戰前夕,就把妻子盧鳳儀和二兒一女,以及哥哥留下的侄兒侄女從杭州遣送回廣西岑溪老家。分別之時,高致嵩對盧鳳儀鄭重囑咐道,我如果遭到不測,你一定要把兒女們撫養成人;你無論去到那兒,也要帶上我的子侄。盧鳳儀淚如雨下,連連點頭。高致嵩又道,生活的道路漫長曲折,你還年輕,應該擇人再嫁。盧鳳儀泣不成聲,連忙搖頭拒絕。高致嵩又對孩子們囑咐了一番,看到女兒美麗可愛,禁不住吻了又吻。想不到數月之后,高致嵩犧牲,杭州一別,竟成永訣。
8月11日,高致嵩率浙江省保安處第三團開赴上海,該團遂即編入張治中指揮的第五軍第八十八師第二六四旅,高致嵩擔任副旅長兼參謀長。相隔5年之后,高致嵩與日軍再戰于淞滬地區。8月13日,高致嵩率軍進抵八字橋,與日軍巡邏隊伍相遇發生激戰,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
次日,第二六四旅在閘北持志大學、五洲公墓等地與日軍展開激烈巷戰,高致嵩率部逐屋爭奪。這時,第二六四旅旅長黃梅興來到八字橋,指揮部隊進攻日軍盤踞的愛國女校和粵東中學。敵人火力十分猛烈,中國軍隊傷亡甚眾,進攻受挫,驕橫的日軍甚至開始了反沖鋒和反包圍,形勢十分危急。突然一顆炮彈在身邊爆炸,黃梅興當場犧牲。黃梅興是高致嵩同在黃埔三期的同學和朋友,也是淞滬會戰中犧牲的第一位將領。
黃梅興陣亡后,根據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的建議,當即任命高致嵩為第二六四旅少將旅長,接替黃梅興的職務。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高致嵩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收縮戰線,集中火力,打敗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并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攻占了敵人的陣地。
9月初,新組建的第七十四軍加入戰斗,淞滬戰場云集了中央軍的精銳部隊,日軍憑藉其海空優勢,也不斷增兵,淞滬戰事愈演愈烈。9月中旬,日軍集中兵力猛攻大場、江灣一帶防區,高致嵩率部與日軍展開街市戰和肉搏戰,戰場之上,殺聲震天,官兵們不斷沖殺、反復肉搏,終于將日軍擊潰。不久,高致嵩率部轉守北站一帶,對敵實施夜間襲擊,擊斃日軍甚多。10月25日大場失守,第十八師全軍覆沒,師長朱耀華將軍自殺,中國軍隊被迫放棄北站至江灣一帶陣地。為掩護主力轉移,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一營官兵在團副謝晉元的帶領下,堅守閘北四行倉庫。11月5日,日軍10萬援軍在杭州灣登陸,妄圖從后面抄襲我軍,高致嵩奉命斷后,中國軍隊從上海撤退。

我軍士兵向敵人陣地沖鋒
淞滬會戰發軔之初,高致嵩的隊伍率先進入上海,蔣介石下令撤退,第二六四旅最后撤離。經過4個月的惡戰,再徒步行軍300多千米到達南京,部隊已是疲憊之師,這時,又接到防守南京的命令。
松井石根率領9個師團共20萬人馬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向南京殺來,唐生智指揮10萬中國軍隊倉促應戰。12月6日,南京城外炮聲隆隆,中日兩軍已在郊外接火。這天晚上,在唐生智公館兼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蔣介石集中少將以上的守城將領訓話。接著,是唐生智誓與南京共存亡的悲壯豪言。高致嵩和旁邊的黃埔三期學友、第二六二旅旅長朱赤會意地交換了眼神,一股熱血就在他們周身激蕩。
第二六四旅負責防守南京城南雨花臺左翼陣地,背后就是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親自率領兩個補充團駐守的中華門。高致嵩知道,戰前的鼓舞動員、周密部署和充分準備至關重要。部隊剛剛來到南京,上級就下達作戰命令,自從接受任務之后,高致嵩顧不上休息,每日深入連隊,來到前沿陣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致嵩剛毅的神色、激昂的言詞給官兵們極大的鼓舞。
12月7日清晨,高致嵩站在雨花臺上,當年,民族英雄岳飛就在這里抗擊金兵。向西望去,只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向東眺望,往日風光如畫的紫金山麓,如今一片肅殺的氣氛,一棟棟漂亮的官邸和別墅早已人去樓空。高致嵩集中全旅全體官兵進行最后一次戰前動員,誓與南京共存亡的口號聲響徹云霄。
12月9日,中國軍隊外圍陣地全部失陷,日軍把南京城圍成鐵桶一般,并立即向光華門、中華門和雨花臺陣地猛攻,中國守軍英勇頑強,高致嵩率部與敵反復沖殺,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陣地巋然不動。12月12日拂曉,日軍第6、9、114師團集中百余架飛機和數十門重炮猛攻,雨花臺陷入一片火海。天空中是敵機的轟鳴,子彈和炮彈在身邊發出刺耳的尖嘯,更多的是手榴彈和炸彈爆炸的聲音,還夾雜著壯士們的怒吼。高致嵩率部奮勇沖殺,反復肉搏,搏斗中,高致嵩的右耳被一名日軍咬掉,但也顧不上包扎,仍然繼續指揮戰斗。又經過一輪慘烈的廝殺和混戰,中午時分,終于把敵人打退。這時,擔任防守雨花臺右翼陣地的第二六二旅旅長朱赤中彈犧牲,雨花臺己陷入日軍的全面包圍。經過數天的鏖戰,第二六四旅傷亡慘重,彈盡糧絕,外無援兵。

高致嵩的唯一一張舊照
天昏地暗,寒風凜冽,陣地上一片寂靜。空氣中是濃重的血腥、火藥及汽油的氣味,令人窒息。環顧四周,所有的草木已被炸飛,腳下是被炮火犁松、硝煙熏黑、鮮血滲透、尸體覆蓋的土地,日軍死傷枕藉,第二六四旅活著的也沒有多少個。潮水般的日軍逐漸撲逼上來,最后的時刻到來了!高致嵩命令官兵們把所有的手榴彈和炸藥包集中起來,然后隱蔽在壕溝里。待到蜂擁前來的日軍不足5米的距離,高致嵩大喝一聲“殺”,官兵們沖入敵陣,所有的手榴彈和炸藥包在敵群中爆炸,高致嵩和他的弟兄們全部犧牲。至此,中國軍隊的數名將軍相繼殉國,第八十八師兩個旅長、3個團長及6000多名官兵在雨花臺全部陣亡。首先攻上雨花臺陣地的日軍第6師團23聯隊發現了身穿將軍服裝的高致嵩遺體,后在其戰史中寫道:高致嵩“怒目圓睜,雖死而目光如矩,周身彈片無數,左懷握步槍,右手尤握未擲出手榴彈,壕內中國軍皆死俱體無完膚,衣無整絮,可見我炮火之強大,又時值寒冬,可想中國軍之絕望境地。”
12月13日凌晨,谷壽夫的第6師團攻入雨花臺后面的中華門,這是南京城19座城門最堅固的一座,南京城終于淪陷。是日,谷壽夫在裕仁天皇叔父朝香宮的授意下,開始對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長達6周的大屠殺。
高致嵩犧牲時年僅39歲,盧鳳儀25歲,兩個兒子已分別開始在中小學讀書,但女兒卻剛出世不久。高致嵩犧牲后,國民政府當即追授他為陸軍第八十八師中將副師長,發給一筆價值不菲的撫恤金,并承諾把烈士遺孤贍養成人。
1986年3月26日,國家民政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高致嵩將軍為抗日戰爭革命烈士。當年高致嵩曾經救助過的4名紅軍干部,曾專程來到南京雨花臺向高致嵩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