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
隱瞞重大事項不能止于取消提拔
去年1月,中央組織部要求各地全面推開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的抽查核實工作。從湖北及北京的實踐看,這一制度在管理和監督干部上的威力正在漸次體現,“從嚴選拔”不再是一句無所依傍的空話。這樣的“緊急剎車”,既彰顯了個人事項申報的制度剛性,也可矯正以往“只報不查”、“報多查少”的弊端。
然而,對于官員隱瞞重大事項、不如實申報的處理,不能止步于停止提拔,或者只是作出書面說明或批評教育,而是有必要調查清楚這些官員究竟因何隱瞞。換言之,官員隱瞞個人事項,或在申報中注水造假,僅有仕途止步遠遠不夠,還要在甄別事實的前提下,進行黨紀、行政乃至司法方面的問責。
可見,制度設計越是細密,執行力越強,則越是能在實踐中形成密匝的監管網絡,反之,則不免會被人鉆了空子,走了過場,甚至可能屢屢出現“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的亂象。一旦有抽查而無問責,或者處理不到位,輕松過關,則個人事項申報就有可能淪為形式。
因此,對于已經發現苗頭的現象、問題,必須以“抓鐵有痕”的精神持續追問。一方面,強化內部監管,不僅要卡住升遷的關口,也要調查清楚隱瞞行為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繼續推進信息公開,讓民眾知情,也要通過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當然,最終的落點,仍應該是通過個人事項報告的抽查,實現官員財產公開,將權力產生、權力運行置于陽光之下。
(作者:新京報社論 來源:新京報 2015年02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