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差異視角下樂山東盟留學生管理策略
黃曉莉 彭媛媛 張晶晶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614000
[摘要]樂山自2009年招收東盟留學生以來,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留學生的管理工作面臨極大的挑戰。本文探討了文化差異在東盟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并從建立協同工作機制、確保兩個到位,采用兩種管理理念,做好三類培訓,處理好三種關系,實行兩種管理模式,以活動為抓手等方面對如何有效推進東盟留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見。
[關鍵詞]東盟留學生;文化差異;留學生管理
荷蘭文化比較學專家霍夫斯坦特(C.Hofs t e de)認為,文化是一個群體在共享的生活環境中的“共同的心理程序(CollectiveMentalProgramming)”,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的群體所共有的心理程序。這種心理程序在國家、地域和群體間的差異性,直接導致了不同文化圈人們之間在信仰、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相互區別。文化沖突,又稱“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是指一個人初次進入異文化時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的不適,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Oberg在1960年提出。美國社會學家PeterAdler則認為“文化休克”是個人因為在新文化的社會接觸中失去了自己熟悉的標記和符號時產生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疾病。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文化差異的問題,產生不同程度的文化沖突,部分跨文化適應性不強的學生甚至還會產生文化休克的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其生活和學習質量。
1.生活適應性問題。生活適應性問題主要體現在是氣候、飲食、住宿條件等變化引起的不適感和挫折感。
盡管樂山的三所高校都盡量為留學生的生活提供相對舒適的物質條件,但仍無法滿足每個留學生的生活習慣和需要,加上飲食、出行、醫療方面的不同,容易引發生活不適感,并產生不良情緒,一旦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留學生就容易產生不穩定的情緒。
2.語言障礙問題。問卷調研表明,2012年以后到樂山的留學生之前幾乎沒有接受過中文訓練,加上東盟留學生普遍英語不好,語言成了最大的障礙,導致其在傳達信息、表達感情等方面存在很多障礙,產生不少誤會。
3.制度理解偏差問題。留學生在理解、執行樂山高校制定的政策和規章制度方面,會很自然地運用其國內慣有的思維和模式去認識和理解外來信息,進而導致矛盾的產生。
1.可先分工,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首先要根據留學生的工作內容,即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安保管理、學生管理和后勤管理進行科學分工,明確管理責任,各司其職,共同做好留學生的管理與服務工作。行政管理所涉及的工作政策性較強,一般由各校的國際交流合作處來承擔,主要包括留學生的招生、手續辦理及與校內其他職能部門、校外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等;教學管理涵蓋留學生語言課程的設置、中國文化類課程設置、專業必修課程設置、專業選修課程設置,教師選擇等方面是保證留學生教學的實施,通常由教務處來完成;后勤管理系統的職責包括公共財物等。學生管理涵蓋學生行為習慣的管理、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安排、中外學生互助安排等,由學生工作部負責;保衛處的職責是在學生進校時就開始向公安部門進行必要報備和留學生手續報備以及監管留學生在中國期間的安全,包含宿舍安全,出行安全等。其次要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涉及留學生管理的各類機構是彼此獨立卻又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為了保證這個有機體的正常高效運作,一方面需要明晰各類管理機構的職能界限,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協調,避免工作中的脫節和互相推諉等現象,從而減少管理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經驗化。
2.確保兩個到位。一是留學生管理制度制定到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合理的留學生規章制度是做好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有關東盟留學生管理方面的規章和制度:如將留學生手冊、招生制度、學籍管理規定、獎學金制度、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匯編成冊,發放給每個留學生,做到管理有章可循。二是留學生管理制度執行到位。制度建立后,就必須嚴格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以維護其嚴肅性、權威性。
3.采用兩種管理理念。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思維方式和信仰,因此在留學生管理過程要始終貫穿“以人為本”和“跨文化管理”的理念。
4.做好三類培訓。要解決“文化沖突”的問題,首先要解決溝通的問題,語言是溝通的基本工具,留學生管理人員的外語口語能力及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能力直接影響其溝通的質量,所以首先要做好留學生管理人員的英語口語和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能力的培訓。其次,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結構和文化內容,留學生和留學生管理人員應該作為跨文化的使者,都應了解和學習各自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知識,了解不同文化的獨特性和互補性,在差異中尋找共性,才能知此知彼,留學生管理人員才能更深入地把握留學生的思想狀況,做到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留學生才能更快融入,縮短跨文化適應期。此外,還應對留學生和留學生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入學前和崗前培訓,讓他們提前了解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做好心理準備。
5.實行兩種管理模式。一是實行“校管”、“自管”和“共管”相結合的新型學生管理模式。校管是指各高校根據學校的特殊情況和東盟留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留學生相關規定與制度,并在留學生入學時由專門負責教師進行教育。自管指留學生的自我管理,東盟留學生可以成立留學生自管會,如泰國、老撾的留學生可以組成泰、老留學生自管會等,或是在留學生宿舍確立或招聘宿舍管理志愿者對留學生進行管理等。共管,在學校國際處的指導下,成立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生會或學生社團等,招募優秀的留學生擔任副職干部,形成了中國學生和東盟留學生共事的良好管理局面。二是針對留學生來華后的心理情況,對留學生實行精細化的管理模式。
6.以活動為抓手,增進理解和交流。一是通過講座的方式豐富東盟留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如介紹中國風俗習慣、樂山的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俗禁忌以及價值觀、道德觀、婚姻觀等;二是鼓勵并組織本地學生和留學生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開展留學生唱中文歌比賽、留學生民族文化周,參加中外留學生共同組織的宋干節、潑水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東盟和中國的傳統節日,鼓勵留學生積極參加中國學生組織的各種交流活動,如外語角、漢語角、文化論壇、演講比賽等多種活動。三是組織留學生參加參加學校運動會,使中外留學生同臺競技,激發留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營造多元化文化的學習生活環境,加快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加速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適應過程,激發留學生在中國學習的熱情,而且能加深留學生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了解認識,潛移默化地讓留學生熱愛中國文化,減少管理者和留學生雙方的文化誤解與沖突。
留學生管理工作實質就是跨文化管理。留學生的管理應側重于文化差異的角度出發,充分尊重各國留學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并將其貫穿到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在不違反我國法律和校紀校規的前提下,努力創造寬松、和諧、尊重的學習和生活氛圍,讓更多的留學生來樂山學習。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批轉國家教育委員會,外交部,文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外國留學生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發[1985]121號).
[2]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9號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2000-1-31.
[3]林宣賢.從“文化沖突”看高校留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進[J].中國電力教育,2009(04):179-180.
[4]趙秀霞.文化休克與留學生管理[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 (09):151-152.
[5]陸躍偉.文化差異視角下中亞留學生管理策略探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09):112-114.
[6]洪波.地方高校留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174-175.
[7]魯穎迪.文化沖突下高校留學生管理策略[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8]許正偉,唐英毅.來華東盟留學生管理[J].管理,2011(10):184-185
該文章為樂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文化差異視角下的留學生管理策略研究與實踐---以樂山地區東南亞留學生為例”(SKLC20142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