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新形勢下監所檢察監督的實效提升
呂敏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人民檢察院 425000
隨著市場經濟縱深發展和法制建設的全面深入,檢察機關肩負著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責任和當代使命。監所檢察作為檢察機關重要組成部門,承擔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司法公正,有效履行監所檢察監督的重要法律職責。因此,監所檢察工作的完善和提升,既是現實的要求,也是發展的需要。面對新情況產生的新問題、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發展過程中使監所檢察監督實效提升,充分發揮監所檢察監督職能已經成為監所檢察工作中的新課題,亟待思考。
監所檢察是指檢察機關依照法律的規定,對監管機關執行刑罰、羈押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收容勞動教養等執法工作,以及人民法院變更刑罰執行裁決是否合法,實行法律監督的總稱。其工作職責包括刑罰執行監督,看守所等監所機關管理活動監督、羈押期限監督、查辦和預防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的職務犯罪、打擊在押人員又犯罪、刑事立案監督、受理在押人員的申訴控告等工作,是集刑罰執行、監督管理活動以及反貪、瀆偵、批捕、起訴、控申于一體的綜合業務部門。在法制建設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監所檢察工作在刑罰執行監督和被監管人人權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在各級監所檢察機構設置和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當前刑事犯罪、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瀆職侵權犯罪、司法人員犯罪,其中包括徇私舞弊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犯罪等違法犯罪形勢還很嚴峻,體罰虐待被監管人案件和刑罰執行過程中其他侵犯被監管人合法權益案件時有發生,監所檢察監督的現狀不容樂觀。
(一)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監所檢察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由于訴訟環節多、訴訟時限計算復雜、監所檢察部門對各訴訟階段法律文書持有率低等原因,導致一旦出現超期羈押,有的辦案單位之間相互推諉扯皮,不愿配合調查。外地臨時羈押的,辦案單位為了節約辦案成本不按時換押。在法律沒有賦予監所檢察部門強有力工作手段的前題下,監所檢察部門對超期羈押難以認定和糾正。
(二)監督手段不到位。駐所檢察人員實施監督一般局限于日常巡視,審查有關材料、參加所情分析會和用逐個監室檢查的方式查找監管改造場所的安全隱患、發現犯罪嫌疑人的違規違法行為以及監管人員的不當做法等途徑來開展,使法律監督停留在事后監督、被動監督的階段。與監管單位計算機聯接,雖然實現了派駐檢察室與監管單位共享被監管人員基本情況和信息的一種“聯網”形式,但這僅限于一種靜態監督,對于派駐檢察室實現對監管單位的刑罰執行及羈押期限的動態監督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做到及時、準確的掌握情況和發現問題。
(三)監督程序不落實。《刑訴法》、《監獄法》、《看守所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監所檢察的監督權如何行使的規定不具體,不明確,操作性差。所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難度大、阻力大,難以有效的履行監督職能。
(四)檢察人員素質不適應。檢察人員自身素質短時間內不可能達到完全滿足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高要求。監所檢察部門的工作繁雜,需要復合型人才,然而客觀上,達到這一要求難度較大。
監所檢察部門作為檢察機關的內設機構、業務部門,其行使監所檢察監督權,包括監所檢察部門自行偵查職務犯罪等案件過程中行使的偵查權,其是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目的服務的,不屬于行政權,屬于檢察機關統一行使的法律監督權。為此,監所檢察部門通過依法行使各項檢察權能以履行本部門的法律監督職責,即監所檢察監督職責。由此,決定了監所檢察部門的工作任務、監督原則都不能偏離法律監督權的行使,不能偏離法律監督職責的履行。
(一)法律規范與監督工作的不適應。從監所檢察工作層面講,監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不適應憲法、法律對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目標要求。從法律法規層面講,法律對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所必須的監督原則、監督規則等監督規范的基本要素以及實現法律監督職責的必要程序規定嚴重缺失,尤其是缺乏相關實施法律監督的程序規則。
(二)工作機制與監督工作的不統一。近年來,監所檢察監督工作制度和相關行為規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遠未形成協調統一的制度體系和合理完善的工作機制。在監所檢察監督工作中,工作范圍和職責不清是造成新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轉變觀念與監督工作的不配套。影響和制約監所檢察工作實效的因素一方面是監所檢察監督資源的匱乏,另一方面則是監所檢察監督觀念的轉變問題。資源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包括人員素質問題;監督手段、機制問題;以及硬件設施建設現代化等問題,但在執法環境確定的背景下,轉變檢察監督觀念和意識更是至關重要。目前存在諸多重實體輕程序,重辦案輕預防,重刑罰輕教化,重打擊輕維權等執法觀念偏差的問題。
(四)人員素質與監督工作的不對等。首先,監所檢察的監督內容和監督對象具有廣泛性,在監督內容方面,其貫穿于刑事訴訟的全過程。在監督對象上,不但包括各個監管場所,而且還包括對社會服刑人員負有考察責任的司法、公安機關的相關管教活動進行監督。其次,監所檢察的職能具有綜合性,監督業務紛繁復雜。與職能的綜合性相比,監所檢察監督的法律資源配置嚴重匱乏,嚴重制約了監所檢察監督職責的履行。第三,監所檢察監督具有艱巨性,其艱巨性不單純決定于以上兩個特點和生活艱苦等方面,最主要的還在于監督對象主體是司法人員和違法犯罪的被監管人。司法人員具有很強的反監督和偵查的能力;被監管人在人格方面具有多重性,一方面表現為狡詐和法律意識淡薄,另一方面又是合法權益易受侵害的弱勢群體,屬于受保護的對象。第四,監所檢察監督具有主動性。對監所檢察監督工作范圍內的各項檢察監督職責的履行和處理,必須積極應對,快速反應。監督工作的千頭萬緒和復雜性,決定了監所檢察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深厚的業務功底和較強的監督能力。以上所反映出的監所檢察監督工作的客觀要求和監所檢察實踐存在著較大的反差,這其中雖有諸多原因,但監所檢察人員素質有待迅速提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員素質還不能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
(一)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監督水平。監所檢察人員要高度重視監所檢察監督工作,加強對法律、檢察實務的學習,隨時掌握日新月異的法律、法規、政策精神;要加強對辦案業務和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的辦案能力和應用技術的技能。此外,還要培養獨立處理問題的工作能力,著重在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依法監督、準確監督、勤于監督等五個方面下功夫。
(二)健全監督機制,規范執法行為。駐所檢察室要積極探索推行以辦案流程、質量考評、能績管理、業務機制、執法監督為重點內容全方位、規范化的監所檢察工作機制。一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和完善駐所檢察各項制度,包括安全檢察制度;換押制度;對監管、生產、教育活動檢察制度等。二要建立預防和糾正超期羈押的長效工作機制,通過實行換押證制度、羈押期限告知制度、羈押期限屆滿提示催辦制度等,把對超期羈押問題的監督落到實處,切實預防和及時糾正超期羈押。三要建立健全派駐檢察人員列席呈報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會議制度,努力使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更加透明化。四要建立健全派駐檢察人員定期輪崗交流制度,防止派駐檢察人員被“同化”。
(三)加大監督力度,強化監督效果。首先,要把握監督重心,以點帶面開展工作。堅決防止“前門進,后門出”,突出抓好違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的監督和監管活動的監督。其次,要拓寬監督渠道,以辦案促監督。加大辦案力度,爭取在查辦大案要案和新型犯罪案件方面有新的突破。再次,要更新監督方式,增加監督的科技含量。要在駐所檢察室運行體現監所檢察業務特點的網絡化動態管理軟件,并與看守所總監控室的監控系統聯網,實現從結果監督向過程監督、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靜態監督向動態監督、監管單位被動服從監督向主動接受監督的轉變。
(四)完善相關立法,增強監督權威。要修改《看守所檢察工作細則》等規范性文件,完善監督程序,規范監督方式,將一些彈性監督條款改為剛性規范,制定一部統一的、能夠協調不同執行機關關系的、能夠有力保證執行公正和高效率的刑事執行法律規范;應明確檢察建議和糾正違法通知書在檢察監督中的法律強制力,對拒不接受檢察機關監督的行為如何制裁作出明確的規定,真正提高監督的效益和質量;要從優化監所檢察執法環境的角度,積極制定有關規定,使監所檢察部門能及時擁有相關法律文書,掌握監督依據,減少違法現象的發生。
(五)落實檢務保障,確保監督到位。首先,應將業務水平較高,政策觀念強,有組織協調能力,講究工作方法,有奉獻精神、年富力強的同志充實到監所檢察部門,為做好監所檢察工作,特別是駐所檢察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增加投入,在駐所檢察室配備專門的設備儀器,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以對監管場所的“三大現場”進行實時、立體監控。
做好新形式下監所檢察工作,必須堅持以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為指導,不斷深化對檢察工作規律和監督對象工作規律的認識,把發展、完善、提升的要求落實到監所檢察工作的各個方面,加大監督機制完善力度和增強工作實效,促進和保障社會穩定,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