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食品藥品安全地方法制保障問題研究
鄭洪廣
食品藥品安全是衡量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食品藥品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遼寧省采取多種措施,確保了舌尖上的安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食品藥品犯罪還比較嚴重。
1.食品、藥品犯罪種類多,作案手段智能化。食品安全犯罪遍及食品的各個種類,借助高科技手段,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能巧妙偽裝,不斷翻新,僅從外觀上很難看出破綻:“地溝油”、“染色饅頭”、“甲醛造假酒”、“問題奶粉”、“瘦肉精肉”、“毒豆芽”等等,令人觸目驚心、防不勝防。
隨著網絡和物流的快速發展,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網絡、快遞等渠道進行假劣食藥的銷售,作案手段具有發散性、快捷性,損害對象具有不特定性。
2.食品、藥品犯罪仍處于高發狀態。近幾年,我省食品、藥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情況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仍有少數犯罪分子,受利益驅使,大肆進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的違法犯罪。2013遼寧省廳食藥偵總隊指揮偵破“1.21”特大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涉及遼寧、甘肅、福建等6省,抓獲涉案人員34人,搗毀生產窩點2處,查封生產線3條,查扣有毒有害羊肉制品40余噸,鴨肉、羊油等原料10余噸,涉案價值3000余萬元;2013年丹東食藥偵支隊破獲的張某某生產銷售假藥案,涉案假藥8種6000余盒58.3萬余粒,藥品原料6噸上億粒,涉及20多個省市200多個地區,涉案價值800余萬元。
3.主要集中在流通領域。有的食品藥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缺乏有效的安全檢測手段和質量控制措施,使造假售假者有機可乘;有的食品經營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識假辨假能力差,使不合法食品藥品進入了流通領域;有的經營者貪圖私利,蓄意購進和出售低劣食品藥品,不講信譽,缺乏良好的商業道德。
4.一些正規的企業也在從事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活動。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藥品生產、銷售成本低、利潤高,一些正規的企業也暗中加入到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淘金”行列。近幾年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涉案的既有小企業小作坊,也不乏身價不俗的大企業、“龍頭企業”而正規企業造假、售假則讓廣大消費者放松警惕,造成的后果更具有破壞性。
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決定了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將是一項長期繁復的系統工程,除了在國家層面制定高位階的法律予以規制外,地方政府也應結合區域特點和實際情況出臺符合本地特色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構建和完善區域性的食品藥品安全法制保障體系。
1.積極推進地方法制建設。目前,遼寧省關于食品藥品地方法制建設滯后,不能滿足對食品藥品安全的需求。因此,要針對食品、藥品等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情況,開展地方性立法調研,在不與上位法沖突的情況下,結合我省藥品、餐飲服務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開展與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配套的地方立法工作,為更好履行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提供法律保障。
2.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針對人民群眾和監管對象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強化各級監管人員依法行政理念、提高法制建設水平著手,通過完善工作制度、加強執法檢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規范性文件審核以及發動社會監督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實推進食品藥品監管系統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行使監管權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3.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標準。食品貯存、運輸和配送是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但國家尚未出臺食品貯存、配送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對于食品安全監管環節,小作坊的管理歷來是監管空白,遼寧省約有小作坊2萬個,由于加工場所簡陋、清洗消毒設施缺乏、原材料采購渠道混亂、食品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食品安全意識低等問題,是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問題高發環節和監管的難點、重點領域。我省應對此制定科學、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確保食品安全。
我國早期制定的藥品標準已嚴重滯后于藥品生產現狀和藥品檢驗工作發展的實際,一些藥品標準已不足以控制藥品的質量,難以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尤其是中藥部分“短板”。遼寧省是中醫藥大省,中藥資源豐富,主要的道地藥材有人參、五味子、細辛、遼藁本、北馬兜鈴等。時隔近30年重啟中藥資源普查,在普查的基礎上制定中藥標準建議,尤為重要。
4.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信息體系建設。在建設數據中心的基礎上,建立涵蓋行政許可、綜合執法、重大事件快速反應、實時監控和檢驗檢測等主要職能的藥品、餐飲服務食品綜合監管業務平臺,大力推動以乳制品等高風險食品,豬肉、大米、食用油等大宗食品為重點的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著力建立藥品生產和醫療器械重點產品電子追溯體系,實現食品藥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5.全面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認真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監管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協管責任的“四位一體”責任體系,強化協調聯動,提高共治共管能力。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要求,落實藥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
我們要堅決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的指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堅持產管并重,把好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構建天遼地寧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曉:食品安全地方法制保障問題研究_以L省為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
[2]王晨光.食品安全法制若干基本理論問題思考.《法學家》,2014(1) [3]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十二五”規劃》
[4]《遼寧省省長陳求發主持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http://www.sda.gov.cn/WS01/ CL0005/128807.html
鄭洪廣,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講師,從事經濟犯罪及偵查研究。
本文系2013年度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基于流通渠道視角的遼寧食品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13CJY053)、“遼寧食品安全戰略和監管模式與制度創新”(項目編號:L13DGL057)和2015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遼寧食品藥品安全地方法制保障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15lslktzifx-1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