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養老模塊化——以阜新地區為例
周芮同 張玉成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摘要]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逐步加快,國家與社會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養老方式。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提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以官方文本的形式正式確立的“社區居家養老”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在中央政府的號召下,地方各級政府紛掀起了一股探索“居家養老”模式的熱潮。
[關鍵詞]居家養老;模塊化;老人飲食;阜新市
(一)有關“居家養老”概念的界定
盡管“居家養老”在全國已廣泛實踐,但是其概念仍然眾說紛紜,很難達成共識。“居家養老”這一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強調居家養老是一種與機構養老(養老院等)相對的養老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生活安度晚年而非集中居住在養老機構,是一種“半社會化半家庭”的養老方式[1]。認為居家養老是一種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保障體系,家庭養老可以采用,社會養老也可以采用,如陳大亞指出:“所謂居家養老,就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就是要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組成一個最符合老人意愿的,一個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強老年人的自助能力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和一個最有效的養老保障體系。”[2]認為居家養老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建立在個人、家庭、社區和國家基礎之上的,它是以居家養老為形式, 以社區養老網絡為基礎,以國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為保證,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體系”[3]。強調居家養老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養老方式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張衛東認為:“居家養老的家不是一個物理空間概念,而是具有人文關懷、情感交流,同時具備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的社會環境。缺乏心理溝通和精神撫慰的“空巢家庭”不符合居家養老模式中的‘家’的概念涵義。”[4]
(二)“居家養老”的優勢
中國現行的養老模式有三種,家庭養老模式,機構養老模式和居家養老模式。家庭養老的運行機制主要是以個人養老金為主,以家庭支持為輔。機構養老的運行機制主要是企業投資單獨經營或者是政府投資運營。居家養老模式與前兩種模式相比,就具有了靈活性的優勢,居家養老模式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除了家庭養老之外,其余兩種模式均需要企業與政府。在專業化程度方面,居家養老不但社會認同度高,社會融入度也很高。這便是居家養老與其他兩種養老模式相比所具有的優勢。
(一)“居家養老”的困境
雖然居家養老相對于其他的養老模式來說具有諸多的優勢,但其推行的并不是很順利,例如阜新市。阜新市地處遼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僅僅能夠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大部分的老年人都選擇了家庭養老這種方式或者正在使用家庭養老方式。極少數的老年人選擇了機構養老模式,由于中國人的傳統養老觀念中,養老就應該在家庭當中,而不是在那個像工廠的養老院之中。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選擇的最理想的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這種半家庭半社會的養老模式兼顧了傳統與現代。故老年人均愿意接受。但是,由于現實的原因,居家養老高昂的費用是老年人望而卻步。這就是居家養老模式所陷入的困境。
(二)“居家養老”陷入困境的原因
居家養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費用。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可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企業根本沒有盈利。根據調查的結果我們進行了分析,發現企業不盈利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以某飯店為例,第一方面,該飯店以一鍋一菜為主,而要提供給老人的飲食的量均非常的大,因此,成本也就很高。第二方面,該飯店的飯菜并不能有效的適應老年人,不科學不健康,因此老年人不愿意訂,因此成本也就提高了。綜上所述,我們發現,居家養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費用偏高,而導致費用高的原因就是居家養老未能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的運營。
(三)“居家養老”模塊化處理
居家養老的高費用使其不能在阜新市順利的推行,因此,我們將居家養老進行了模塊化的處理,也就是將其分為若干的服務,例如,陪護,打掃衛生,做飯做菜等等。老年人可以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擴大了客戶群體,這樣就有效的降低了居家養老的成本,從而使居家養老的受眾面更加寬廣,形成了良性循環。
(一)民以食為天
中國菜烹飪方式復雜,老年人在操作過程中危險性也很大,同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老人認為最應該由外界提供的養老服務就是飲食服務。通過對老年人進行更深一步的訪談,我們分析出了原因:第一,老年人本身身體體力不足以自己動手做飯。第二,僅僅兩個人吃飯,不想每天做許多飯菜。第三,自己做的飯并不能滿足每天的營養需要。以上三點,是老年人認為飲食服務由專業機構來提供的原因。
(二)食堂模式,多贏局面
通過進行的調查和上述分析,我們采取了食堂養老模式。利用已有的大型食堂,為老年人提供飲食服務。從而形成多贏的局面。一贏,食堂贏,為老年人提供養老飲食服務,使食堂獲得了又一批客源。食堂原本的設備就是滿足大批量的人群就餐的需要,這樣可以將食堂的設備都利用起來,避免了一鍋一菜的方式,從而降低了成本。食堂本身的衛生也是過關的,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營養,衛生的食品。為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也有利于提高食堂本身的實力。這就是食堂的贏。二贏,老年人贏。通過食堂來為老年人提供飲食服務,既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吃的費用,又能夠使老年人每天獲得充足的營養,而且能夠吃到多種多樣的食品。老年人不做飯,節省了時間,也降低了危險。這就是老年人的贏。三贏,學生贏,食堂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能夠提升自身食品的質量,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好處。食堂提供飲食,就必須要進行配送,而在此中間,學生就可以做配送員的工作,既可以勤工儉學,又可以樹立尊老敬老的意識。這就是三贏。四贏,政府贏。利用現有食堂的設備,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省出來的資金可以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居家養老模塊化處理,為養老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食堂養老的多贏局面,為食堂養老提供了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軍.居家養老:城市養老模式的選擇[J].社會,2001,(9):22-24
[2]陳大亞.家庭養老問題探討[J].研究與探討,1998,(9):10-11
[3]穆光宗,姚遠.探索中國特色的綜合解決老齡問題的未來之路[J].人口與經濟,1999,(2):58-64
[4]張衛東.居家養老模式的理論探討[J].中國老年學,2000,(2):120-122
周芮同(1994.3—),女,漢族,籍貫:遼寧省營口市,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
張玉成(1993.7—),男,漢族,籍貫:遼寧省遼陽市,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