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地方黨報如何“起舞”?
朱素賢
蚌埠報業傳媒集團 233000
傳媒改變世界,我們改變傳媒。面對媒介發展的新趨勢、輿論格局的新變化、黨報傳媒的新使命,蚌埠報業傳媒集團積極探索黨報新媒體生存與發展之路,以“主流、責任、公信、服務”的姿態,進軍新興輿論場。從單一媒體到全媒體格局,從蹣跚起步到新媒體發展經驗在全省推廣;從融合傳統媒體到打造新型主流媒體,蚌埠報業傳媒集團努力傳播主流聲音,放大正能量,在打通兩個輿論場里唱響“黨報聲音”。
2015年蚌埠市“兩會”期間,由蚌埠報業傳媒集團制作的兩條微信動畫秀風靡全城,受到網友們的廣泛追捧:它們密集地出現在網友們的微信里,網友在點擊收看后,總是仍樂此不疲地將其轉發到朋友圈里。
這是兩條“瘋狂”的原創微信,上線后幾乎在朋友圈里實現了“病毒式”傳播。據不完全統計,兩條微信動畫秀上線當天,閱讀量即超過40萬次。
什么樣的內容,有著如此魔力?其實,這兩條微信的素材來自于《政府工作報告》,分別為“2014年,城市發展亮點回顧”和“2015,我們怎么干”。清新的風格、靚麗的圖片、凝練的文字,只需只言片語,即能概括全市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成果。這兩條微信動畫秀的作者正是蚌埠報業傳媒集團的新媒體中心團隊。
兩會的宣傳報道,如何利用新媒體,提升親和力,高大上的H5如何運用其中?接到社里布置的任務,面對完全陌生的H5微信自營銷技術,新媒體中心團隊積極應戰,認真打磨內容,精心制作網頁,團隊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既清新又大氣的微信作品出爐啦。作品一經推出,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次嘗試,是黨報新媒體創新之舉,是全媒體融合之舉。
接下來,蚌埠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團隊,結合全市宣傳重點和民生熱點,陸續制作推出鬧元宵、春節七天公交免費坐、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文明祭祀等十余個清新活潑的微信動畫秀作品,受到廣大網友的青睞,持續引發傳播熱潮。
打造全媒體矩陣,延伸報業價值鏈。2014年初,蚌埠新聞網作為蚌埠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官網,在全省首家推出了黨的群眾路線集中訪談網上直播活動,并與網民互動交流。蚌埠報業傳媒集團傾力打造全媒體矩陣,立足“全媒體融合、全方位出擊,全時段播報”,開展了“中國夢?我的夢”、“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等專題宣傳報道活動,全天候滾動播發,多終端豐富呈現,多介質深度融合。
全媒體發展,結出豐碩成果。蚌埠新聞網榮獲“省首屆文明網站”、“建黨九十周年優秀宣傳網站”稱號,并連續兩年獲“安徽新聞獎”網絡類一等獎;“首個媒體APP客戶端——‘掌握蚌埠’投入運營”寫入2014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報網一體化全媒體融合”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列入2014年安徽省全面深化改革特色亮點匯編,也是蚌埠市被列入的唯一主題;蚌埠日報社探索黨報新媒體發展之路的經驗經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批示,向安徽全省推廣。
作為蚌埠報業傳媒集團最年輕的部門,新媒體中心是推進戰略轉型的“排頭兵”、新媒體發展的“先行者”。按照社黨委的部署,新媒體中心大膽探索、銳意創新,力爭在產品融合、終端融合、渠道融合、平臺融合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
媒體融合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以“讀者、聽眾、觀眾、網民”細分的受眾概念被全新的“用戶”所取代?;ヂ摼W時代的競爭不僅僅體現在技術與內容上,核心在于“人”和“關系”。
管理用戶的核心命題在于“情感”。融媒體時代,這種“情感鏈接”除了在原有平臺上運作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新媒體平臺來運營,以便與年輕的潛在用戶產生黏度。
張懌、張智強、梅一丹是新媒體中心微平臺的幾位年輕編輯。在他們看來,新媒體時代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自己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無論在電腦前還是手機邊,社情民意、投訴報料總能通過網絡及時獲取。新媒體各個平臺及時發聲、客觀呈現,讓網友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身邊事。
當下,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展,使媒體形態和輿論格局正在發生變革,網絡已從邊緣媒體變身為新聞傳播主陣地。
《2013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的100件熱點輿情中,由傳統媒體首發的不足三成,而網民和網絡認證用戶通過互聯網自媒體曝光的則接近半數。
媒體融合,特別對于地方黨報,媒體融合和轉型猶如“大象起舞”,是一項任務艱巨的事業。如果說,三年前,報業新媒體僅僅是扮演了試水者、探路者或者先行者的角色,那么,在接下來的媒體融合中,新媒體依然是排頭兵,并且擔任的角色與承擔的使命將更為重要。換言之,黨報新媒體已從過去的戰略布局變為今天的戰略重點。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融合發展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媒體業必須適應的“新常態”。
當前,傳媒遇到的挑戰一點兒也不亞于傳統百貨店較之于電商、傳統銀行較之于互聯網金融。戰勝挑戰就是機遇。主流媒體必須以改革創新的勇氣,主動適應輿論環境變化,遵循新形勢下新聞傳播規律,打造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新常態”,在持續創新中搶占媒體融合的制高點。
針對全市中心工作,媒體融合亮點紛呈。蚌埠新聞網獨家開設兩會“微訪談”,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做客蚌埠新聞網視頻,暢聊民生話題,并進行官方微博、掌握蚌埠APP直播。另外,每場訪談1次采集生成6種產品,經過8個以上媒體平臺推送,融合傳播影響力顯著提升。
此外,新媒體中心還專門在蚌埠日報官方微信上策劃開展了“新常態.青年說”活動,每天選取兩名青年的實名建議,整理發布在蚌埠日報官方微信上,全市青年積極參與,活動好評不斷。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向全媒體漸變,記者也成為全媒體記者。無論是今年的全市“兩會”會場,還是新聞發布會現場,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蚌埠報業傳媒集團的記者一人代表蚌埠日報、淮河晨刊、蚌埠新聞網、蚌埠手機報、官方微博、微信、掌握蚌埠APP多個平臺提問,其“多棲記者”身份成為關注焦點。
在融合的過程中,蚌埠報業傳媒集團積極拓展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延伸媒體產業鏈,構建全時段、寬受眾、立體化信息傳播格局。繼續圍繞建設“省內領先、全國有影響力”的黨報傳媒集團目標,抓住媒體融合的戰略轉型機遇,打造新平臺、新機制、新模式、新文化的新型傳媒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