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潔
江蘇無錫濱湖區蠡湖街道辦事處宣傳科 江蘇無錫 214000
推進“好人”機制,提高群眾思想
陳麗潔
江蘇無錫濱湖區蠡湖街道辦事處宣傳科 江蘇無錫 214000
挖掘和宣傳先進典型,在弘揚社會風氣中一直占重要的地位。2011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自上而下開展了“無錫好人”評選活動,從而建立起基層定期推選群眾中優秀人物的長效機制。該市基層單位蠡湖街道扎實推進此項舉措,在推薦身邊好人、弘揚優秀品質,促進農村轉城市、農民轉市民的群眾思想提高方面取得了諸多啟迪。
人群效應;最佳載體;好人共識
江蘇無錫濱湖區蠡湖街道是一個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村轉型城市的地區,面臨著人群復雜多變、人員思潮涌動,農村落后思想、小農經濟時代“只管門前自留田,不顧動用公共綠地”等陋習的磨合,借助“無錫好人”評選的形式和工作機制,培育“身邊好人”,挖掘閃光點,弘揚尊老愛幼、幫貧扶困、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等中華民族優良品德,在群眾中樹立起“做好人并不難,我也可以成為一名好人”、“當好人光榮”的信念和榮譽感,這對于提升地區文明素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無錫市自2011年起開展“無錫好人”評選,每個季度評選一期,已經舉辦了近20期,挖掘了一大批“身邊好人”,向“好人”學習蔚然成風。四年多來,對照評選要求,蠡湖街道在對“無錫好人”的評選和選送過程中,注重培育和宣傳在黨建和精神文明、走群眾路線、引領安置小區文明新風、富裕不忘關懷貧困地區等先進典型,樹立起街道機關、社區黨員干部、退休農民、拆遷安置區居民、外來租住流動人口等學習榜樣。其中不少人物形成了學習熱潮:如,九年如一日幫助陜西略陽縣一千多名貧困學生,引發略陽地區向“無錫愛心人士學習”的夏家邊社區退休農民徐啟原;發揮共產黨員先進本色,退休不離黨組織,深入群眾傾聽民聲,用真情實感宣傳黨的政治思想方針,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搭建政府與群眾溝通橋梁的鄉鎮干部潘國珍;拆遷不忘農民兄弟,帶領征地果農向外區拓展,承包土地繼續種植的蠡湖葡萄協會會長陸平華;營造農民安置小區樓道文明景象,長期堅持在樓道義務出黑板報、管理樓道環境、引導文明停車、關心樓道租住戶、宣傳文明生活方式的蠡園社區樓道組長王岳璽;把百姓當親人,慈愛為上,看到有群眾受傷全力救助,問寒問暖,不留姓名的蠡園派出所好民警徐小兵;關心青少年工作,深入單親、貧困、失足、閑散青少年家庭,想方設法提供援助,鼓勵健康生活的震澤社區退休教師陳景儒等,這些抬頭不見低頭見,活躍在身邊的“蠡湖好人”,通過樓道、社區、協會組織、街道一級級報送,篩選,繼而在《無錫日報》、《江南晚報》、《新濱湖》、《蠡湖通訊》、“蠡湖街道政務網”、“蠡湖好人”海報、社區工作站QQ群、微信圈廣泛傳播。其中,“身邊好人”徐啟原經層層推選,光榮獲評2013年第一季助人為樂“中國好人”,成為蠡湖街道好人群像中的“領頭羊”。群體中,評為“無錫好人”的更是達到了15位,從而聚集起了蠡湖街道轉型發展一股強大的人文力量,催人奮進。
蠡湖街道自2005年大規模拆遷,轄區安置拆遷農民6800余戶、2萬余人口,轉移工廠800余家,新引進三產服務型企業2000余家,戶籍變動率達到85%。雖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變革,但由于思想文明工作做得及時,從而將思潮涌動和思想沖擊波降到了最低。社會和諧,人民安居,經濟和民生工作蓬勃發展。2014年,蠡湖街道全年完成工商業總產值120億元,相較城鎮化推進前的水平翻了兩番。這個成績與人民群眾凝心聚力抓生產,全心全意向優秀學習,爭做身邊好人的“正能量”傳播密切相關。
“好人”精神的強悍力量,也讓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在回顧起這項工作時,有了更多的切身體會。
第一,挖掘“好人”須關注人群效應。
借助“無錫好人”評選平臺,建立起挖掘、培育“蠡湖好人”的相應機制,其工作意義在于:這些土生土長的“好人”都生活在蠡湖,是身邊的真人、真事,有口碑,有威信,其真實性決定了“蠡湖好人”品質的強大、接地氣、有生命力,決定了“蠡湖好人”必定在蠡湖街道范圍具有傳播力和影響力。這些“蠡湖好人”身上,都表現出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典型事跡,他們看淡金錢、看輕物質,注重人與人真情交流,熱愛生活,對弱勢群體充滿同情,盡所能為社會作出貢獻,在平凡生活中展現出動人的一面,所有這些都批評著在拆遷安置中為財產分割和家庭內部利益不顧親情鬧得不可開交;漫天要價、為多占面積而長時間做“釘子戶”;為一己私利影響建設推進的種種不正之風,是對人心受到物欲腐蝕的一種思想糾偏。
地區的進步,來源于人的思想轉變。深入宣傳好的行為,先進思想,并影響帶動地區的進步,形成群體“向好”、“向善”的價值觀,這不失為當今最重要的一種宣傳方式。當前,互聯網、平面媒體、自媒體高度發達,宣傳工具從未有像今天這樣的全方位、多角度、透明化、層級化、迅捷化,幾乎人人都是發言者、閱讀者、評論者、效仿者,個個都在展示自我價值觀,同時也在審視別人的價值觀,發言陣勢波瀾壯闊,空前浩大。挖掘身邊好人深受群眾肯定的品質、思想、行為,由基層政府主持評選,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并且在主流媒體上傳播,必定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廣泛、深入地滲透到各個領域,影響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識。所以,做強做大“好人”和正能量的宣傳,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向好向利向善的地區共識。
“好人”的精神一旦得以成功宣傳,影響力會加大,效果會變好,能夠發揮出“放大鏡”、“擴音器”的功效。通過對“蠡湖好人”的深入宣傳,形成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從而影響人們的認知、傾向、意見、態度以及行為規范。
第二,宣傳“好人”須選擇最佳載體。
選擇什么樣的對象加以宣傳,體現出工作的方向性、戰略性。思想宣傳方式的選擇,體現蠡湖人民的核心價值觀。對“身邊好人”的宣傳,必須借助多種多樣的報道形式,形成輿論導向力,助推、催化正能量成長,樹立、倡導、塑造的榜樣,要使之成為全社會的榜樣。精心選擇。要使“身邊好人”的事跡感人,得到社會認同,必須精心選擇,找準對象。努力做到“三個貼近”,一要在社區和基層單位立得住腳,符合“好人”標準,不是人為拔高,事跡須得到群眾的心理認同和擁護。二要反映街道轉型發展的價值取向,擁護城鎮化推進,體現時代精神。三要選擇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好人”,使“好人”的示范、激勵和引導作用輻射到各個領域、不同群體。為此,對推出的每一個“好人”候選人,要組織力量進行調查,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確保推選質量。準確定位。就是要找準“好人”的社會價值、角色特征、示范意義和激勵作用,確定宣傳主題。“扶貧助學的榜樣”徐啟原、“宣傳黨的思想構建和諧”的潘國珍、“營造樓道文明之風”的王岳璽等,這些定位,品質特點突出,形象鮮明,讓人一看就懂,一見就明白,學起來容易起步。多渠道宣傳。對典型“好人”,要統一安排宣傳報道,舉行報告會、座談會,組織基層開展學習活動。綜合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實現“身邊好人”的最佳效果。嚴密組織。把“身邊好人”的宣傳按照系統工程要求,精心設計、嚴密組織、認真實施。要制定詳細的宣傳方案,從“好人”的總結、選擇、定位到采訪、寫作、宣傳,都要精心策劃,使整個宣傳工作有計劃、有步驟;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優勢,組織宣傳人員深入一線;要發揮社區和單位積極性,開展上下呼應,多方出擊,形成報紙、雜志、電視臺、電臺、網絡等媒體集中宣傳之勢,包括運用言論、消息、通訊、述評、特寫、紀實、照片、現場追蹤等載體特點和優勢,讓群眾直觀了解和熟悉“好人”的先進事跡,感受“好人”的人格魅力。例如,對已在無錫地區形成一定知名度的“好人”徐啟原,在原有的通訊報道基礎上,可以用電視追蹤的方式深入報道,形成持續報道、深度報道,讓更多的人知曉,學習。
第三,爭做“好人”須達成社會共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古人達成的共識。要讓更多的人都靠近“朱”,從而遠離“墨”需要的是一種社會共識。要動員群眾爭做好人,需要營建一種濃厚的尊重好人、欣賞好人、樂做好人、當好人光榮的社會氛圍,作為基層政府,也要為“好人”成長建立激勵機制。
這里至少包含三個方面。一要達成“好人”引領進步的思想共識。“好人”身上的品質是經過無數人實踐和證明的優秀品質,就好比勤勞對比懶惰,善良對比惡毒,大公無私對比多吃多占,爭創一流對比墨守陳規。無疑前者是我們向往的,后者是不希望成為的。社會的進步是由于人們優秀品質的集結而推動的。只有多數人積極向上,團隊才會形成積極向上之力。蠡湖街道在城鎮化過程中,人群表現出了進步和落后的種種思想。只有帶頭拆遷,支持國家城鎮化戰略,舍小家顧大家,方能換來建設的大踏步推進,改變農村落后的面貌,這個認識才體現出一種思想進步。如果大家都堅守舊宅子,不肯退讓一步,城市建設便寸步難行,現代化城鎮建設更無從談起。二要達成當“好人”光榮的思想共識。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舍小家顧大家”會丟失個人利益,但是,好的做人口碑也會在鄉鄰和社區長久地流傳下去,這是人生寶貴的人格財富,金錢都買不來。反之,“釘子戶”雖爭得一時之利,卻可能長久地失去民心,受到鄉鄰鄙視和議論。基層政府要關注民間的這股“正義力量”,多搜集這樣的故事,通過黑板報、座談會、居民走訪而廣為介紹,引導群眾愛憎分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三要建立“好人”成長激勵機制。既是“好人”就要助他恒久閃亮。要優先讓這些身邊好人參與各級“評優”。外部可以借助政府“好人”評選平臺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內部可以樹其成為單位的榜樣,享受一定的獎勵和待遇,鼓勵大家向好人學習,爭做好人。
通過培育身邊好人,弘揚“好人精神”,蠡湖街道初步形成了“支持城市化發展”、“愛護山水宜居人文環境”、“縮短轉型磨合、構建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爭當城市文明倡導者、擁護者、踐行者”等核心價值取向,人民群眾積極向上,充滿凝聚力,城鎮化地區思想轉型磨合得以順利過渡。
[1]鐘建華.榜樣的力量.光明日報,2011.02.25
[2]達海軍.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好人層出.南方日報,2011.3.30
[3]張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學[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