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山東冠縣黨校 252500
關于過度醫療的法律問題思考
張黎
山東冠縣黨校 252500
近年來,小病大治、過度醫療現象嚴重,人民對醫藥費負擔過大,醫患信任度低,醫患矛盾尖銳等現象層出不窮,解決過度醫療現象,已經是刻不容緩,本文分析了過度醫療現象形成的原因,并從法律層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過度醫療;維權;法律問題
過度醫療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違背臨床醫學規范和倫理準則不能為患者真正提高診治價值,只是徒增醫療資源耗費的診治行為。或者說,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范甚至不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治療等醫療行為。簡單地說,過度醫療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過度醫療不是診治病情所需,起碼不是診治病情完全所需。“過度診療”為醫院帶來了巨大利潤,CT、核磁共振儀等大型設備更是業內公認的利潤“奶牛”。醫院為了利益鼓勵醫生,醫生為了提成小病大治,檢查沒有必要的檢查項目,做沒有必要的手術,開沒有必要的貴藥。過度治療不僅浪費了患者的金錢,導致醫患糾紛嚴重,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低,甚至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
第一,存在的原因。
造成過度醫療的原因十分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局限。其中既有整個行業的發展進程和技術水平的問題,還有醫生個人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問題。例如,按照國際公認的治療指引,要對一些中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化療,而其中真正受益的只是一部分患者,其他人都是“陪打”,可是目前的技術水平還無法準確地鑒別哪一些是“受益者”,哪一些是“陪打者”。二是市場化改革的影響。在上個世紀推行的醫改市場化探索過程中,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投入減少,醫院的基本運營要靠自己的經營收入來維持,醫生的收入也直接與其所開處方掛鉤,這就導致一些職業道德水準差的醫生為了個人創收而濫用檢查、濫開藥物,甚至濫做手術。新一輪醫改強調“公益性”,禁止個人收入與診療收費掛鉤,但市場化的負面影響短期內很難完全消除。三是法律法規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和國務院在2002年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在醫療事故案件中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這一原則強化了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醫療行業簡單套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值得商榷。2009年頒布的《侵權責任法》的醫療損害責任一章,對過度醫療問題進行了規定,第63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療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進行不必要的檢查。但是這個規定范圍過于狹窄,規定過于模糊,不具體,實際應用性不強。有待司法解釋或司法修正案加以改之。四是我國醫保支付制度不合理,為過度醫療提供了溫床。我國公立醫院采用的是按服務項目收費,由于醫院提供的服務項目的多少同醫院的收入相關,醫院通過增加服務項目以增加償付。
第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處方藥必須由執業醫生寫處方明確說明處方藥的使用者,藥名,最多能買到的藥的數量還有購買的有效期限,處方上必須有防偽標志。沒有醫生處方,任何一家美國的藥房都不能賣出藥來。一旦藥房賣了藥,一定會把處方收走做保存。因為每年藥房發出的處方藥要和他收到的處方相匹配,確保沒有任何處方藥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流出。美國大部分人看病都是有醫療保險支付至少部分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公司一般依靠醫生的專業意見來看一項醫療費用是不是可以報銷。在美國每個醫療保險公司的大量數據分析員的日常工作就是分析保險用戶的醫療費用,檢查是否有保險用戶或者醫生濫用保險的嫌疑。一旦保險公司發現醫生因為自身利益為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或者開不必要的處方藥,醫生輕則吊銷行醫資格,重則承擔法律后果。
這種保險公司的審核在制度上確保了大部分醫生不會對病人過度醫療。患者可以安心地接受專業醫生開出的檢查和治療而不用擔心這些檢查和治療是否過度。正是因為這背后不僅僅是職業道德,還有龐大的機構以切身利益為需要的密切監督。
第三,建立完善的法律機制的建議
過度醫療的根本原因在于監督制度的不完善。針對普遍的過度醫療現象。在法律層面我認應該好以下幾點,第一,完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哪些行為屬于過度醫療,因為過度醫療的界限難以把握,我國法律沒有明確哪些是過度醫療行為,患者維權困難。第二,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前提,政府應該向社會公開監管信息,并對違法違紀人員按照既定的監管條例進行懲處。再就是建立抽檢制度。我們對過度醫療的制度是滯后性的,民不告,官不理。這樣醫院醫生有很大的僥幸心理,即使過度醫療也不一定被告,我們成立專門的檢查機構,對醫院的醫療處方,病例等進行抽檢,對過度醫療的醫院、醫生進行懲罰。第三,為患者維權開通綠色通道。患者往往是沒有專門的醫療知識,與醫院相比,患者在金錢和證據方面又處在弱勢的地位。對難以打勝的官司考慮到時間和金錢成本往往忍氣吞聲,助長了過度醫療的氣焰。第四,強化醫療保險機構對醫療供方的監督作用,在醫患之間,引入獨立的醫療保險機構,對避免過度醫療具有重要意義。第五,醫院自律加強。醫院應嚴厲查處實施過度醫療的醫生,并按法律法規、醫院規章進行懲罰。醫院應加強醫療技術培訓、醫生思想道德水平教育。
過度醫療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醫療背后巨大的利益鏈條,過度醫療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必須從法律層面進行構建和保障,在法律層面對過度醫療問題加以規制,對于妥善解決醫療糾紛,明確醫患責任,切實維護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切身利益,促進醫學的進步和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史燦燦.法律視角下看過度醫療[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年07期
[2]夏蕓.日本醫療訴訟改革及對鑒定結論的評價[J].證據科學,2009年03期
[3]陳志華.醫學會從事醫療損害鑒定之合法性研究[J].證據科學,2011年
[4]陳小嫦,李大平.醫療損害鑒定主體改革芻議[J].證據科學,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