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劍
(上海外高橋船舶設計院,上海 201913)
典型VLGC舭龍骨結構設計
趙曉劍
(上海外高橋船舶設計院,上海 201913)
設置舭龍骨可以減小船舶的橫搖角,增加附連水質量的慣性矩,船舶橫搖周期也稍有增大,但卻增加了船舶阻力,故在設計舭龍骨時,需要特別注意使其位置盡可能順著船舶外殼流水線方向布置,同時選用合理的舭龍骨形式,確定舭龍骨最優位置,選用適當的長寬比,達到優化舭龍骨結構設計的目的。試驗證明,優良的舭龍骨設計不僅可以增加航速,增大橫搖周期,提高船舶穩型和經濟性能,對新造船設計節能減排,優化船體結構起到也良好的借鑒作用。
典型VLGC 舭龍骨 結構設計
XXVLGC是我們公司設計的一條具有高新技術的船舶。結構設計作為XXVLGC設計的必要環節,選取合適形式的舭龍骨是我們船舶結構設計人員比較關注的一環。設置舭龍骨可以減小船舶的橫搖角,增加附連水質量的慣性矩,船舶橫搖周期也稍有增大,但卻增加了船舶阻力,故在設計舭龍骨時,需要特別注意使其位置盡可能順著船舶外殼流水線方向布置。
在初步設計舭龍骨時,我們有兩種選擇:剛性結構舭龍骨和柔性結構舭龍骨。剛性結構舭龍骨適用于寬度較大的舭龍骨,它參與船體總縱彎曲。這種結構緩沖作用好,但安裝時,如果密性不良,容易銹蝕;而柔性結構舭龍骨采用平板形式,外緣通常設置圓鋼、半圓鋼或扁鋼,以增大剛性。柔性結構舭龍骨有中斷與連續兩種形式,通常不參與總縱彎曲,且希望在舭龍骨碰傷時,不致于損傷母板,在舭龍骨和母板之間設置扁鋼作為墊板過渡是個不錯的措施。如圖1所示:
從結構計算工作量及現場施工方便角度考慮, 此VLGC舭龍骨決定采用柔性結構形式。考慮到船體結構較長,連續結構焊接工作較多,初步設計采用間斷形式。所有形式的舭龍骨的端部與外板相連接處,在航行中易受損傷。因此,在此端部舭龍骨設計逐步削斜的形式,且首端的削斜部分長度應更長,與外板的夾角需要更小,應加墊板,且終止在船體內部構件的位置。根據LR船體規范規定,削斜的長度至少應為舭龍骨寬度的3倍,因此在確定舭龍骨寬度之后,其端部削斜得長度最小值及與外板的夾角的最大值即已經確定。
在舭板對接縫焊縫處,如果舭龍骨處理不善,會造成舭板的的裂縫,為防止此類現象的發生,舭龍骨的對接縫一定要與舭板的對接縫錯開一定距離,根據LR規范及造船慣例,此舭龍骨設定墊板錯開150mm。按照LR規范要求舭龍骨腹板對接縫處要增加止裂孔。由于此舭龍骨采用間斷形式,而且在間斷處都位于分段對接縫處,并作削斜處理,因此在此處不需要做止裂孔。

圖1

圖2

圖3

圖4
但是,在生產設計過程之中,由于材料長度及利用率角度考慮將舭龍骨腹板進行斷開的措施,必須添加至裂孔。如圖2所示:
止裂孔大小最小值是直徑25mm,距離墊板高度值最小值25mm。另外在工藝上注意,舭板對接縫燒焊結束后應將對接縫的增高量批平,使墊板連續而避免產生裂縫。
舭龍骨的正確位置可在船舶剖面取值確定。如圖3所示:圖中的O點為橫搖中心,取穩心和重心的中點。
經過計算,85K O點距離基線的距離大約為14000mm,舭龍骨的根部距離船舶基線680mm。舭龍骨的寬度值在如圖所示最大舭龍骨寬度之間。
4.1面積
根據對近40艘近似船舶的統計,舭龍骨在一舷的總面積F,一般為LXB的2%~4%.根據85 KVLGC技術規格書參數,經計算可得: F=165.432~330.864m2之間選擇。
4.2長度
在面積和寬度確定之后即可求得。一般約為船長的1/4~3/4。如下圖4示意:
4.3寬度
根據船型及舭龍骨結構形式的不同,一般取0.2m~1.2m,平均約為船寬的2%~5%,且最好限制在上圖舭龍骨的位置所示最大舭龍骨寬度范圍之內,以保證船舶離開碼頭和擱淺時不致于損傷舭龍骨。因此舭龍骨的寬度取值0.4m,由于寬度較大,采用扁鋼搭接球扁鋼形式。
事實證明,優良的舭龍骨設計可以增加航速,增大橫搖周期,提高船舶穩型和經濟性能。也為后續船舶舭龍骨設計提供了有益經驗。
[1]《船舶設計指導手冊》.
[2]《XXVLGC技術規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