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系醫療:“洗白”進行時
莆系醫療商和百度“鬧分手”,靠打廣告推廣的莆系醫院以后何去何從?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莆系醫院都是靠廣告才生存下來的。博生醫療創始人林玉明就說了:“以前民營醫院通過廣告,能夠馬上上一個軌道,很快收回成本。我現在不一樣,沒有打廣告(編者注:此處僅指‘和美婦兒’,‘現代女子’等仍有廣告投入)。”
前些年,很多莆系醫院急功近利追求經濟效益,昧著良心賺黑錢,不但口碑越來越差,而且帶臭了莆系的名聲,讓莆系醫院在業內不受待見。事實上,現在許多莆系醫院正在努力擺脫“游醫”的惡名,試圖做出一批高端連鎖醫院,爭取“洗白”。
一些莆系醫療商開始有意識地淡化自己身上的莆系痕跡。從公開資料里,我們已經很難找到“新安國際”“華美美萊”“美聯臣”“寶島婦產”“瑪麗婦嬰”等醫療機構與莆田有什么直接關系了。無論是在國外注冊公司變換身份,還是斥巨資建立高端專科乃至三甲醫院,都顯示出莆系醫療商為“以新面目示人”做出的努力。
對莆系中志存高遠者而言,忘記過去意味著重生。
與17年前被王海打假一擊即潰相比,莆系的中堅人物已建立起了相當堅固的壁壘:創辦高端品牌的連鎖醫療機構,建立大型三甲醫院,獲得JCI認證(世界公認的醫療服務最高標準認證),得到主流資本的注資。
2005年,詹國團選擇在嘉興創辦三甲醫院,新安國際醫院。這是商務部和衛生部批準的首家民營綜合性國際醫院,也是莆系第一家三甲醫院。
當初,他做出這個決定,身邊所有人都反對,可他有自己的考慮。“人每個時期的想法都不一樣。當初15歲父親去世的時候,我為了填飽肚子當然什么事情都能做出來。九幾年我成為中國的億萬富豪,算是有錢的人,到現在我是有事業的人,跟錢就不搭界了。我能為社會做點什么,為行業做點什么,這跟錢不搭界了。”
跟他之前投資的項目不同,這家醫院讓他虧了錢。“這是我投資最大、最虧錢的項目。”詹國團說,為了建這家三甲醫院,“講心里話,我的壽命都起碼折了5年”。
“事實證明,10年前我做的新安國際醫院,給我們行業爭了臉,不然你說莆田人都辦了幾千家醫院,沒有一家三級甲等醫院。我不就給莆田人爭了面子嗎?這就是我驕傲的地方。”
家族式管理曾是莆系醫療發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現在,一些莆系醫療機構開始走規范的經理人模式。
在卓朝陽的安琪兒婦產醫院中,核心管理層來自美國、泰國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既有來自醫學院的博士,也有念過商學院的金融界人士。
“一個企業,應該用制度去約束人,而不是用家族去管理人;不能任人唯親,應該任人唯賢。”卓朝陽說,“我希望未來安琪兒可以做成百年企業,成為民營醫院的典范。在莆系里頭,不是我一個人在變化,整個莆系都在變化。我不能評價其他人,
我只能評價我自己,我是莆系的一分子,但我要顛覆和超越過去的莆系。”

博生醫療創始人林玉明。

安琪兒婦產醫院創始人卓朝陽。

浙江新安國際醫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營醫院第一人”詹國團。
在林玉明看來,“品牌是民營醫院必然要走的路,不跟資本結合很難做出品牌。不能再靠虛假廣告走過去的老路,那樣說難聽一點就是騙人。”
“理論上,創品牌跟做廣告不矛盾, 但廣告成本很大,往往一打廣告,就著急了,這個肯定不行。創品牌這條路,是非常艱難的。我要通過內部管理體系,通過對人才的培養,不斷沉淀。設備可以模仿,房子可以模仿,但是內在的管理體系,專家、服務體系,很難模仿。這個投入很大,回報很慢,但是有口碑的東西做起來,錢自然而然就來了。”林玉明說。
在一些莆系醫療商的構想中,他們可以聘請更多來自知名醫院的專家,提高醫療實力。當然,更高級的做法是面向高端、專業市場,實現規模效應。
其實,這不僅僅是莆系醫院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是所有民營醫院面臨的挑戰。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勇說,政府應該降低民營醫院經營的政策門檻,把莆系醫院當中真正愿意為患者提供良好醫療服務的、熱衷于做醫療事業的那部分人篩選出來。
“過去以藥養醫、以藥養院的經營模式需要改變。不改變的話,只能進入惡性循環。”王勇建議,要給民營醫院提供一定政策空間,讓它們能夠通過正常的渠道獲取利潤,否則只能靠歪門邪道牟利。
政策的空間的確正在放寬。
2009年,國家出臺《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發文放開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
現在,越來越多莆系醫療商意識到,傳統野蠻的游醫式發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需要,實現轉型升級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
2013年11月4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中國醫健聯盟,首批14家發起會員中,超過10家是莆系醫療機構。2014年2月9日,平安銀行與中國醫健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給予后者百億授信。
不過,好名聲可不是說出來的,今后的莆系醫院是否值得信任,還是得靠時間來檢驗。
(本刊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