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書偉,肖金花
(1.中國計量學院 藝術與傳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2.西北工業大學 機電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2)
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形式與功能的革新速度越來越快,而在不斷變化的新興產品市場中,有一類人群是不容忽視的,就是老年人。國際上對老年人的定義并不統一,通常將60或者65周歲以上的有民事責任的公民視為老年人,據聯合國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將從2010年的8億增加到2050年的20億[1],目前已經有近60多個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我國人口基數眾多,人口老年化逐年加深,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對于研究者、開發者、社會管理者、市場競爭者都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這不僅有利于開發潛在的市場,也有利于社會穩定和諧發展[2-3]。
網絡智能電視是源于信息網絡時代開始的開源程序,其主要顯著特點就是免費,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是針對網絡電視的開源代碼屬性而開發的產品,主要滿足了用戶對于日益增長的大量視頻、娛樂、游戲、互動等信息處理的需求,不僅僅能夠收看到更多電視臺的直播節目,而且還可以點播電影等新功能,對年輕人來說這些無疑都是十分新潮的,而對于老年人而言,這已經與原有的電視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操作認知上有一定的學習難度[4]。其設計點與廣電傳統機頂盒類似,由遙控器和盒子構成。不過智能機頂盒一般是基于安卓操作系統自主研發的可控制應用程序,由于其特點明顯,越來越多的家庭在電視機頂盒的選擇上使用了網絡智能機頂盒。本文試圖通過老年人對收看電視節目的娛樂需求,分析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根據網絡智能機頂盒交互屬性與現有技術的要求,為老年人使用網絡智能機頂盒產品的交互開發提供一種設計和評價方法的參考[5]。
隨著年齡的變化,老年人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生理和心理上,具體在生理上包括視覺、聽覺、觸覺以及記憶;心理上主要包括養生、認知以及情感。
1)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進入老年之后,身體機能明顯退化,在視覺、聽覺、記憶以及觸覺方面表現明顯。視覺方面,衰退讓老年人對圖形的感受力不斷弱化,對圖形的分辨能力以慣性思維為主,不容易看清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聽覺方面,聽力系統的敏感度降低,可聽到的聲音最高頻率從20 kHz到10 kHz,然后逐漸減少到只有8 kHz左右,對低頻率聲音不敏感。觸覺方面,觸覺信號由于皮膚老化,神經傳導速度下降變得不靈敏,相比年輕人需要更強的觸覺信號。記憶方面,記憶衰退,健忘,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的老化所致,思維容易形成定勢,學習能力有所下降[6-7]。
2)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養生方面:隨著各個器官的老化,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子女忙于工作和生活,往往顧不上老人,老人需要自己熟知一些養生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補充來增加對于自我安全情感的修補。
認知方面:由于記憶衰退,老年人在認知方面的能力明顯下降,特別是對于新事物的認知,往往不愿意去學習新的模式,即使短期學會了也很容易忘記[4]。
情感方面: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和抵抗力的下降,他們容易患上疾病,影響了他們參加公共活動的能力,需要有一些娛樂互動的產品進行交流,情感上需要一定的寄托[2]。
1)經常使用的機頂盒功能
老年人最常使用的網絡智能機頂盒的功能就是看電視,然后是追劇需求、健身需求以及子孫的播放動畫需求,對于其他功能并不常用。而現有的網絡智能機頂盒有各種功能,不僅包含了以上這些,此外還有網上購物、網絡監控、共享播放、多屏交互、APP市場等,而對于老年人而言這些功能太多,引起他們在很多方面的操作問題,如選單不清晰、指向不明確、操作效率低、誤選幾率加大等。
2)機頂盒交互方面的問題
操作交互方面,遙控器與內容的交互選擇上比較復雜,要么就是遙控器是學習型遙控器,按鍵較多,老人不知道這些按鍵分別是什么作用;要么就是按鍵太少與智能系統匹配不起來。
3)地區差異
通過訪談發現,使用網絡智能機頂盒的老年人,大多是子女購買給他們的,并且這些子女基本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而生活在農村、寬帶網絡沒有普及的地方,老年人基本無法接受網絡智能機頂盒,即使有寬帶網絡,他們主觀上也不愿意學習新的操作方式[6]。因而,比起農村來說,城市的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而當下的年輕人在他們年齡大了之后也會很習慣網絡智能電視的使用,因此市場潛力還是巨大的。
根據之前的分析,可以依據老年人的特點設計一個具體的分析表1(Analytical statement-A)。然后在這個分析表的基礎上建立修改分析表2(Analytical statement-B),表2是在表1的基礎上建立與修改的,所以難度不大。

表1 Analytical statement-A
針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點,結合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設計的兩個要素,分別依據視覺、聽覺、觸覺、記憶、養生、認知、情感因素進行分析設計點[4]。其中主要涉及的交互設計產品為遙控器和電視交互界面。對于老年來說視覺以及聽覺因素屬于和輸入相關的因素,他們會影響老年人通過眼睛或耳朵獲取信息的能力,其中視覺因素就會包括遙控器的字體大小、按鍵、對比度等,也會影響交互界面的屏幕大小、界面主次關系等。而聽覺因素會包括操作時給老年的反饋信息,包括了音量大小等,而觸覺與記憶主要與輸入有關,也與輸出有關,如震動提示等。

表2 代表性的3款產品對比評估
養生、認知、情感因素是與老年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主要會涉及到輸出功能的設置,包括功能鍵的增加,遙控器外形的設置,選單的選擇等,這些會給老年人帶來自信心,減少使用時的誤操作。結合每個因素,綜合分析,并且將影響因素進行分類,得到了Analytical statement-A。
Aanalytical statement-B是基于Analytical statement-A建立的,通過對A的調整和修飾得到B,然后就是反復循環得到一個動態的分析表系統,被稱為這個表的Analytical state?ment-C(依據GB/T23700—2009建立)[9],見圖1。這個系統是以人為中心(這里指老年人),將整個設計融于使用者而建立的用戶模型,它可以提高設計的效率和質量,具有實用性。
Analytical statement-C反映了老年人的特點以及老年人使用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的交互特點,它不僅能夠指導具體設計,也可以對現有的網絡智能機頂盒進行評估,來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
要引入評估參數Analytical statement-C的符合度,是指待評估產品與分析表的像符合程度,取值范圍[0,1],取值從小到大表示符合度的貼近度,即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度越高。設N為分析表總項數;Un為分析表第n項的權重,本計算模型中設置為1;Кn表示待評估的產品針對第n項目分析是否滿足,若待評估產品不滿足此項核查則為0,設為L1,若待評估產品滿足此項核查則為1,設為L2;Sn為每一單項的取值,S為得權重和,則Analytical statement符合度模型精度為V。具體評估取值方法如下

圖1 Analytical statement-C設計方法過程(依據GB/T23700—2009建立[9])

當年市場上的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很多,不過針對老年人不多,選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款進行評估,分別是天貓魔盒1S、華為秘盒和小米盒子。
文獻[9]提出了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即用來反饋用戶使用技術的行為意向,由認知有用性PU(Perceives Usefulness)和易用性PEU(Perceives Ease of Use)[8,10]相互作用共同確定的。認知有用性PU是指該技術提高了用戶使用該物品能力的程度,對老年人來說指提高了他們使用網絡智能機頂盒的能力;而PEU易用性是指在衡量用戶認為該系統容易操作的程度,以及他們為該系統所付出的努力較少時,PEU就較大,反之亦然。結合Analytical statement符合度的同時分析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PU和PEU,并結合市場反應來分析待評估的產品,以及該產品對于老年人的有效性,可以得出表2。
圖2為代表性的3款產品比對圖,由表2中的數據繪制,由圖中可以看出,認知的易用性與有用性數值高的產品[10],它的Analytical statement-C符合度就越高(明確符合項也越多),這說明Analytical statement-C可以有效反映老年人在使用網絡智能機頂盒的有用性和易用性,這樣就可以指導設計,也可以評估設計好的產品。

圖2 PU、PEU以及Analytical statement-C符合度的比較圖
老齡化社會需要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注度,針對信息化社會中老年人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交互性進行的研究,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以老年設計要素為出發點,建立Analytical statement的動態系統設計方法,以及產品的驗證評估方法,該方法會根據老年人的特點以及老年人使用網絡智能電視機頂盒的特點進行動態變化,以保證他們能夠符合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通過該方法設計并生產出來的互聯網電視產品可以在今后的居家養老型的社區服務體系中得到更好的應用,為養老社區的發展提供具有良好交互性能的信息化產品[11-12]。
[1]FRY A,CAMPBELL H,GUDMUNSDOTTIR H,et al.GPs’views on their role in cancer genetics services and current practice[J].Family Practice,1999,16(5),468-474.
[2] KURNIAWAN S.Older people and mobile phones:a multi-meth?od inv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2008,66(12):889-901.
[3] 楊善華,賀常梅.責任倫理與城市居民的家庭養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調查”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2004,41(1):71-84.
[4] SANCHES L,CHUNG W.Understanding the need of mobile ICT learning as an elderly learning to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2009,4(4):35-40.
[5] 王德富,周子萍.針對老年人的關愛電視遠程監護服務[J].電視技術,2011,35(21):124-127.
[6] 江哲銀.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應對人口老齡化[J].武漢學刊,2011(1):33-37.
[7] 楊晶晶.基于適當設計理論的老年人手機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7.
[8] 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Quarterly,1989,13(3):319-340.
[9]GB/T 23700—2009/ISO/TR 18529:2000,人-系統交互人類工效學以人為中心的生命周期過程[S].2009.
[10]LIN C J,HSIEH T,SHIANG W.Exploring the interface design of mobile phone for the elderly[J].Human Cen-tered Design,2009,5619:476-481.
[11] 趙立新.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J].人口學刊,2009(6):41-46.
[12] 劉立峰,養老社區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12,(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