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 紅
網絡時代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
文|方 紅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作為文化集中地的高校,其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探索與思考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起的挑戰,成為當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全新的、亟待解決的課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認識到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剖析成因,深入研究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方法與策略,促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發展。
當今社會,信息網絡的高速發展強烈地改變著我們面前的世界,影響著我們的學習生活、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對于當代大學生,它不僅是一次科技革命浪潮,同時也是一次思想革命浪潮。作為培養人、塑造人的高等院校,面對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如何認識互聯網對青年學生造成的影響,探索與思考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課題,成為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領域乃至整個教育改革中一個全新的、亟待解決的課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認識到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剖析負面影響產生的原因,深入研究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手段與方法,加強高校網絡德育工作,把握“網上”主動權,營造網上精神家園,與時俱進地促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和發展。
網絡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和方法。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優勢,可以說,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我們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提升。
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影響力。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信息受眾面日益廣泛,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網絡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在一定意義上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影響面較小的弱點。信息網絡結構的無邊無際,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提高了宣傳覆蓋面,使受眾人數從傳統的有限變成了無限,為我們在網絡社會傳播真理,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
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網絡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點,網絡語言具有聲色俱全、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等優勢。通過這種信息表述,可為人們提供真實的表現效果,感染力極強。特別是網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在屏幕上創造一種活躍、輕松、愉悅的情景,使嚴肅的宣傳教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人們在形象、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思想得到升華,使受眾在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的語境中感知教育信息,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
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時效力。網絡迅速、準確的傳播方式,有利于及時傳播科學、正確的思想信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這種傳遞速度給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掌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及時反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網絡的普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猶似面對面與人促膝談心,便于更快更直接地捕捉受眾的思想情緒,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理各種情況和問題。這正是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特有的優勢。
在看到網絡普及帶給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便利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另一面,即絢麗多姿的網絡世界也給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形式上的挑戰。傳統的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如大會宣講、座談討論、個別談心等,對受教育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促使其接受教育,提高認識,解決問題,啟發自覺。這些方式的現場感強,即時效果好,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它較多的表現是一種單向作用,而網絡中的宣傳教育資源具有快速傳播,同步交流等功能,極大地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使受教育者隨時隨處成為信息享受的對象,這種快速侵入立竿見影的效果比之我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長期堅持,反復灌輸,潛移默化,無疑是一種嚴峻挑戰。
內容上的挑戰。網絡是一個沒有邊際的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在這里交織碰撞,西方發達國家竭力將自己的思想意識凌駕于世界之上,憑借網絡的文化強勢地位,傳播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而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是長期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因此面對泛濫成災的西方腐朽思潮,這種較量無疑是艱苦和長久的。
目前,從總體上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還有許多與信息網絡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構建起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體系。
要盡快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一要要積極培養網絡思網絡改想政治工作者。網絡改變人,作為網絡的主體——人,也可以改變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陣地提高人們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并通過部分有著較高道德素質的國民進一步研究網絡、改變網絡,同時利用網絡便捷的交互能力來促進思想政
(紹興市上虞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治工作者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大力培養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又掌握網絡理論和操作經驗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目前一項艱巨而現實的問題。二要積極建立網絡文化運行體制。創立一種全新的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的互聯網絡文化產業運行體制,營造一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和良好的輿論環境。三要建立健全社會轉型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及時更新網絡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引導人們在進行網絡行為時,講究公德、文明,遵守法紀,樹立道德自律;要高揚民族精神旗幟,強化網民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網民社會主義理想和共產主義信念,增強網民的政治敏銳性和辨別力;要理直氣壯地在網上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工作,旗幟鮮明地反對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網絡中的傳播;要用健康上進的網絡文明覆蓋諸如網絡黃色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之類的腐朽落后的網絡文化。
要積極開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積極主動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搶占網絡文化的制高點。引導各類互聯網站充分認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風氣。要求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教育網站發揮主力軍作用,開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頁、專欄,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當前,某些網站受經濟利益驅動,商業味過濃,沒有完全發揮“教化”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開辟更多的針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狀態的網站,同時要規范、激勵網上出版,使其多出精品。
總之,互聯網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長遠的、深層次的,我們必須提高認識,冷靜應對,及時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力度,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占領意識形態領域,采用多種形式,旗幟鮮明地同各種反動、腐朽的思想作斗爭,才能使互聯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抵御一切消極、頹廢、錯誤的思想和信息,從而使互聯網為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