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紅 王昶
高高在“下”要不得
☉江永紅 王昶

下連蹲點,是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來的好傳統(tǒng)。如今,這個好傳統(tǒng)卻沒有在個別蹲點干部身上得到傳承。有的剛到連隊就讓戰(zhàn)士把被褥搬進招待間;有的開飯時間不參加集合站隊,而是單獨去食堂,甚至還要連隊干部到房間“請”;更有甚者蹲點10多天,天天“宅”在房間,官兵連見都沒見過幾次,活脫脫的“大家閨秀”。
真的蹲點,就要像秤砣一樣沉到底、蹲到位,辦實事、解困難。這類干部倒好,像葫蘆掉進水里一樣,浮在面上、飄在空中,無所事事不說,還給基層添了亂。蹲點干部高高在“下”,人為地在自己和基層官兵之間豎起了一道無形的鴻溝。這道“溝”,直接導致基層官兵對蹲點干部因“不可接近”而缺乏信任。不能建立信任,蹲點干部所聽到的往往是基層官兵“心里過濾好多遍”的“臺面話”,所看到的往往是大家精心布置、刻意而為的“表面象”。這樣一來,“帶著任務去,拿著成績回”的蹲點目標,怎能實現(xiàn)?
這種高高在“下”的蹲點,實在是要不得!杜絕高高在“下”,首要是對基層官兵有真感情。對基層的真感情,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動力。對基層沒有真感情,思想上對蹲點就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下去,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更不要說解決問題了。杜絕高高在“下”,關鍵是放下機關干部的架子。放下架子,放到能讓基層官兵“平視”,讓基層官兵感受到蹲點干部對他們的尊重,大家心里反而會對蹲點干部“高看一眼”,這樣就愿意掏出“心窩子”。杜絕高高在“下”,方法是撲下缺乏磨礪的身子。撲下身子,不僅要撲到訓練場,更要撲到基層官兵中間,聽聽牢騷、聞聞腳臭,和大家苦樂在一起。也只有真正“同甘共苦”了,大家才愿意給蹲點干部道實情。
蹲點的收獲有多少,直接跟蹲點干部的作風扎實程度成正比。只有像大樹使勁向下扎根吸營養(yǎng)一樣,真正與官兵融到一起踏踏實實干,才能向上結出豐碩的果實。
【作者系68313部隊政委、裝甲兵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