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軍事戰略白皮書解讀

今年5月26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這是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九部國防白皮書,也是首部專門闡述中國軍事戰略的白皮書。
在《中國的軍事戰略》(以下簡稱《軍事戰略》)白皮書發布前,我國已發布了8部國防白皮書——1998年,中國特色的國防白皮書體系建立,首次對中國的國防政策進行系統闡述;2000年,首次在國防政策部分專門論述臺灣問題;2002年,首次系統闡述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新增“武裝力量”一章,全面介紹解放軍、武警和民兵的構成;2004年,首次闡述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基本方針原則,第一次論述“裁減軍隊員額20萬”“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新內容。2006年,首次公布中國的核戰略,首次提出國家安全戰略思想,首次全面分析中國的安全環境;2008年,首次公開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費變化的基本數據。2010年,首次闡述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2013年,在首部專題型國防白皮書中,首次對外公布集團軍番號。
從1998年首部國防白皮書在談到七大軍區時連具體名稱都沒有寫,到《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公開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費變化的基本數據,再到如今將武裝力量的發展方向公布于眾,可以說,白皮書內容的變化,充分體現了中國以開放求信任、以合作求安全、以共贏求發展的積極姿態,有力地駁斥了“中國威脅論”。
《軍事戰略》白皮書分為前言和正文兩個部分,約9000字,正文6章是:國家安全形勢、軍隊使命和戰略任務、積極防御戰略方針、軍事力量建設發展、軍事斗爭準備和軍事安全合作。
專家指出:隨著時代發展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我軍的職能使命不斷拓展,“四個維護”為推進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提供了基本遵循。這是我們黨對我軍歷史使命認識的新境界新高度,也要求全軍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緊緊圍繞有效履行這一使命展開全部工作。
專家指出: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是我們黨軍事戰略思想的基本點,積極防御是攻勢防御,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御。它的實質,就是在戰略防御的前提下把進攻與防御辯證統一起來,堅持戰略上防御與戰役戰斗上進攻的統一,堅持防御、自衛、后發制人的原則,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專家指出:確定海洋、太空、網絡、核作為重大安全領域,說明這四個安全領域與我們國家的利益發展密切相關。網絡空間,它是我們經濟社會新的增長點,又是國家安全的新領域。新型安全領域,它的安全威脅的來源、性質、表現特征是不一樣的,與平常侵犯我們領土、侵犯一般性常見利益的表現性質是不一樣的。
專家指出:正確判斷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是謀劃制定軍事戰略的首要前提。中國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挑戰,涉及大國因素、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等方方面面。在相互利益高度依存的今天,地區任何一個地方生亂甚至生戰,都會對各方的長遠利益造成損害。因此,中國對維護和促進地區安全穩定的意愿是強烈的,對可能嚴重沖擊我國發展重要機遇期的風險是高度警惕的。
專家指出:隨著國家利益拓展,我們海外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和海外機構、人員、資產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海外利益攸關區,就是與海外利益存在客觀密切聯系的區域。我們的海外利益攸關區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對抗性的。中國在維護海外利益安全時,不追求一己之私利,注重把自身利益與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統一起來,致力于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專家指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海軍戰略要求是“近岸防御”,上世紀80年代調整為“近海防御”,新世紀以來逐步調整為“近海防御、遠海合作”,最新的戰略要求則是“近海防御、遠海護衛”。此次海軍戰略要求調整是為了適應國際安全形勢的發展,以及中國海外利益的發展延伸和國家利益的延伸。遠海護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延長中國的海上防御縱深;二是我們在遠海可以維護我們的海上交通線和海外利益。
專家指出:加強國際安全合作、拓展軍事合作空間,已經成為中國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軍對外軍事交流正在向全方位發展軍事關系、推進務實性軍事合作轉變。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中國軍隊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也是負責任大國的重要體現。
(倪紅燕根據《世界軍事》2015年第14期《專家解讀中國首部軍事戰略白皮書》一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