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研究指出,盡管各國政府誓言將加強自然保育,但2015年瀕臨絕種的物種依然增加至近2.3萬種。人類大量砍伐導致許多動植物失去棲居地,是瀕危物種上升的主要原因。
向來是獅子大本營的東非獅子數目在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人獅沖突與獵物數量減少,新興威脅則是源自傳統藥物需求,即獅骨及其他獅子軀體部位交易。
此外,由于喪失棲息地及人類獵殺造成的獵物數量下滑,西非的獅子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endangered)級別。
美國白宮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到2100年,若把氣溫升幅控制在2℃以下,僅美國每年就能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并節省成百上千億美元的費用。
同時,如果采取行動,可減少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及其影響,到2100年美國49個城市與極端氣候相關的死亡每年預計將減少1.2萬人。此外,僅在公路維修方面,每年就可節省近70億美元的費用。
與之相反,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與風暴潮將給美國造成約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智利圣地亞哥市今冬空氣污染狀況十分嚴重。6月21日,圣地亞哥被霧霾籠罩,PM2.5濃度指數高達500以上。首都大區政府當天宣布,圣地亞哥市進入環境緊急狀態。這是智利空氣污染預警的最高響應級別。
圣地亞哥市已采取車輛限行、工廠關閉、建議學校停止戶外體育課等措施,這是智利近16年來為應對環境問題首次采取緊急措施。
日本環境省23日發布推算數據稱,到2040年度,超過使用年限后作為垃圾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預計將達77萬噸。由于擔心電池板含有的鉛等有害物質會造成環境污染,環境省將在明年3月底前出臺指導方針,敦促業界推動循環再利用和進行恰當處理。

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多個池塘出現大如餐碟的巨型金魚,當地政府稱它們是隨沖廁水進入池塘,其后急速成長及大量繁殖,破壞池塘原來生態,個別池塘的魚類品種更銳減40種。當局呼吁人們不要再把飼養的寵物金魚沖落馬桶。
當局表示,金魚可在嚴寒環境生存,且具極強的繁殖能力,回到野生環境可能會大幅成長,對原來生態造成嚴重破壞。而已死金魚還可能傳播疾病及寄生蟲,干擾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