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的歷史上,徽章是榮耀與血統的象征。幾乎所有的貴族,都以徽章作為家族的證明和血脈的標簽。
在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位于臺灣的新竹交通大學的官網上和校園里,你可以看到如出一轍的校徽和“飲水思源碑”(西南交通大學的校徽雖然與它們的不同,但元素相近,校園里也有“思源碑”),它們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世人:這是一個擁有共同血統的家族。
翻開中國的大學名錄,你能看到眾多以交通命名的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而在20世紀20年代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只有一所交通大學,這所大學的名字沒有任何雕飾,就叫作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
交大源于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和1909年創辦的郵傳部鐵路管理傳習所(今北京交通大學的前身)。1921年,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郵電學校和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合并改組,定名為交大,下設京、滬、唐三校(如圖所示)。
交大合并前的四所學校在國內本已享有盛譽,合并組建而成的交大更是如虎添翼,成為當時有志于工科的學子的最高學府。數次重組遷徙的交大仍然閃耀著刺眼的光芒。在抗戰前,國內已形成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清華大學、交大平起平坐的名校格局。交大在土木工程、鐵路管理與電信工程等領域中頗有建樹,南有機電見長、被譽為“東方的麻省理工學院”的交大上海學校(今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北有土木翹楚、被譽為“東方的康奈爾大學”的交大唐山學校(即中國高校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南北兩地交相輝映。
●1916年6月,交大唐山學校1916屆畢業生茅以升(亂入的小編:茅以升!!合影留念!)考取了官費留學生,到美國康奈爾大學進修土木工程碩士學位。茅以升在康奈爾大學的兩次入學考核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為此,康奈爾大學決定,凡是交大唐山學校的學生,來校進修時一律免試研究生。(摘編自西南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網)
●1934屆交大畢業生錢學森(小編:錢學森!!再次合影留念!)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工程系學習時,發現交大的課程設置和該校一模一樣,就連實驗課的內容也都是一樣的。他驚嘆道:“交大把MIT搬到中國來了!交大是中國的MIT!”(摘編自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網)
交大作為統一的校名,存在于1921年至1922年和1929年至1959年。和那個時代一樣,交大歷經坎坷,其間的艱辛可謂是不足為外人道也。1952年開始的院系大調整中,交大一脈進行了如下調整。
唐山部分(時稱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1952年下半年,部分教授、專家支援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建筑系、化學工程系調整到天津大學;礦冶系調整到新組建的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采礦系調整到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和北京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材料工程系調入北京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的前身);電機系、電訊組調整到原哈爾濱鐵道學院;土木系、水利組調整到清華大學,并部分支援了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
1956年,學校組建了唐山業余工學院(現唐山學院)。
1958年,學校組建了蘭州分校(現蘭州交通大學)。同年,又與煤炭部、天津大學一起組建了唐山礦冶學院(現河北聯合大學)。
1964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建設大三線的精神,學校決定將部分師資遷至四川峨眉山市;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
(小編:割肉的感覺有木有!!!)
上海部分:
1952年,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師資僅保留工學院所需,其余全部調入復旦大學;部分化學系師資支援成立華東化工學院;土木系全部調入同濟大學;管理系、會計系、財務系等并入復旦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部分支援成立上海財經學院;紡織系分離出校,成立中國紡織大學(今東華大學);水利系與其他院系組建成立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航空系全部調出,成立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5年初,為了支援西部地區的工業建設,交大在西安組建了分部;1959年,兩地學校獨立辦學,分別命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
發現了嗎?上述接收交大師資的院校如今都已紛紛成為各領域中的翹楚。可想而知,當年的交大是多么強大!
北京部分(時稱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
多次歷經校名變遷的交大北京部分,最終于2003年定名為北京交通大學。
在臺發展:
1958年,解放戰爭后去到臺灣的部分交大教授在臺灣傳承了交大的薪火,創辦了新竹交通大學。
百年風雨,許多名校都已經不復存在,而交大卻以更廣闊的方式留存了下來,并且取得了今天的規模和成績,實在讓人感嘆。
盡管五所院校分散在各地,交大人卻始終有一種血濃于水的情懷,特別是海外的交大學子們,不管來自五所院校中的哪一所,都互稱交大校友。交大校友總會便是這五所院校聯合成立的。
2016年,五所院校將共同迎來120周年校慶。交大杭州校友會為此設計的一款文化衫獲得了海內外交大人的一致好評。
仔細看看圖案上白線的終點,那正是五所院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五所城市與杭州被設計師巧妙地連在一起,化為了一個心形。而心形中間的白線,代表著幾個城市之間的鐵路線路圖。
看著這些早已爛熟于心的鐵路線,老交大人不禁會心一笑:交大交大,這樣的圖案才是真正的交大啊!這款文化衫不僅有單人裝、情侶裝,還有親子裝,一家老小都要買上一件,銷售想不火爆都難。
打開內地這四所交大的官網,可以發現它們英文校名均包含“Jiao Tong University”的字樣(新竹交通大學的英文校名為“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拼音不同但意義相同)。這個翻譯讓人好生奇怪,交通的英文明明是“Transportation”或“Communication”,交大如此盛名,怎么會用“中英混合”的翻譯方式呢?
這要從交大的第一次合并組建時談起。當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郵電學校和北京鐵路管理學校都歸“中華民國”交通部管轄。然而,“中華民國”交通部除了交通運輸領域,業務還涵蓋了通信、氣象、觀光等領域,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就是我國電信教育的發祥地。如果把校名里的“交通”譯為“Transportation”或“Communication”,顯然是把“交通”的含義給縮小了。
中國傳統文化對“交通”的理解源自莊子的“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闡釋的是一種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中國人對宇宙萬物和諧共生的哲學認知,是對自然規律的獨特感悟。上海交通大學的張杰校長在2009年中國傳播學論壇上這樣說:“當最初‘實業交通的實際意義在歷史的塵埃中漸漸淡去之時,‘交通二字作為校名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交通之名下,交大的大學之道擁有了‘天地交而萬物通的胸懷、氣度及其獨有的風格。”
在中國的高等教育史上,“交通”已成為一個與“清華”“復旦”類似的特定的專有名詞,因此,各個交大最終確立了用拼音來翻譯校名。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全國首批七所“211工程”和首批九所“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九校聯盟(俗稱中國大學的“常青藤聯盟”)成員。2005年,原上海交通大學與實力強勁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組成了學科更為齊全、科研體系更趨完整的新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同為全國首批七所“211工程”和首批九所“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九校聯盟成員。2000年4月,原屬衛生部的西安醫科大學、原屬中國人民銀行的陜西財經學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學。擁有眾多國家重點學科的西安交通大學是中國高校中當之無愧的“陜軍”領頭羊。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曾以唐山交通大學之名蜚聲中外。該校是教育部直屬院校,由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四川省、成都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建設高校。該校擁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二十七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大交通學科排名一直穩居全國第一。
新竹交通大學
新竹交通大學是臺灣一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因其在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領域出色的科研及教學成果而極負盛名。該校位居臺灣“臺清交成”(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和成功大學)四大頂尖名校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院校,由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建設高校。學校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認定的十四個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個性校徽之西南交通大學
被譽為“東方的康奈爾大學”的西南交通大學(前身為交大唐山學校)在中國的教育史上是如此耀眼,以至于西南交通大學在正式確定校徽時,沒有選擇其他四校相似的鐵砧校徽,而是結合了康奈爾大學校徽和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標志,設計了現有的盾形校徽。這個校徽應該是一種緬懷與自勵吧!
在祖國大地上,還有一些同樣譯為“Jiao Tong University”和采用毛澤東題字為校名的“××交通大學”,它們均以軌道交通為特色,但與交大的淵源各不相同。
蘭州交通大學:或許是因為隔代的原因吧,蘭州交通大學未能被交大校友總會承認為交大的嫡系傳人。它創建于1958年,原名蘭州鐵道學院,是我國第三所鐵路院校,由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部分科系組建。蘭州交通大學的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橋梁與隧道工程、環境工程專業在近年來發展迅速。
華東交通大學:位于江西南昌的華東交通大學最早由上海交通大學的機車車輛系和同濟大學的鐵道工程專業并入上海鐵道學院組成,與交大的關系匪淺。如今,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以軌道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其巖土工程和電氣工程是一級學科。
大連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的前身為隸屬鐵道部的大連鐵道學院,與交大并沒有什么關系。大連交通大學的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都是其重點學科。
重慶交通大學:1951年,為了建設大西南,修建川藏公路,我國創辦了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此后該校合并了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重慶航務工程學校、交通部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重慶交通學校等眾多院校和研究所,形成了今天實力強勁的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