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良/Hu Shiliang
(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 上海200120)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 Corporation Limited,Shanghai 200120,China)
互聯網金融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是推動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要求價值鏈各方相互合作、目標一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構建一個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推動產業發展的整體,任何一方都要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發揮獨特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動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完善和健康發展。
當前,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尚未形成,同質化競爭、征信體系不夠完善、互聯網金融平臺經營尚有差距、尚未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等,這些都成為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如今,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已經上升到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生態系統的成功就是商業模式的成功。開放合作成為時代的主流,也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特征。互聯網金融企業要積極打造開放合作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系統,迎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打造良好產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是推進企業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谷歌錢包失敗的核心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產業鏈上下游都不配合,支持的運營商和手機機型寥寥無幾,導致谷歌錢包不能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而最終退出市場。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否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獲得長遠健康地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打造生態系統的能力。在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過程中,應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堅持以客戶為導向,以打造具有差異化的產品為核心,以平臺經營貫穿企業經營發展全過程,以做大平臺規模和流量為中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廣泛開展與金融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政府部門和客戶的合作,創新合作共贏模式,提高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產業聚合能力和客戶吸引力,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利益共享、共同成長、目標一致的有機體,實現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價值提升,從而共同推動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地發展。
為更好地推進互聯網金融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實踐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打造產業生態系統時,廣泛開展與產業鏈各環節的伙伴合作,聚集這些合作伙伴,共同實現產業的繁榮。如余額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支付寶成功的基礎上,此外,余額寶通過與基金公司、銀行、政府部門和客戶的合作,形成多方共贏的生態環境。余額寶成功的根本是生態系統的成功。
(2)開放性原則
開放是互聯網經濟的重要特征,單打獨斗、什么都要自己做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企業要更好地拓展市場,應采取更加開放的策略,開放的最終目的就是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通過開放,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多方合作,切實推進開放平臺建設,共同做大產業規模,這是共贏之道,也是移動互聯網的游戲規則。
(3)系統性原則
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組成的,具有一定整體功能的有機整體。互聯網金融開放平臺建設和生態系統的打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產業生態系統來看,它包括投資者、金融機構、電商平臺和互聯網企業、網絡運營商及周邊供應商、監管機構等;從生態系統打造來看又涉及平臺戰略定位、合作規劃、合作模式、合作分成、合作伙伴選擇、平臺開放標準、目標市場定位、產品創新等內容,它們共同構成生態系統建設的有機整體。只有各個要素相互協同一致、相互促進,才能更好地推進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建設,才能更好地打造聚合能力強、具有競爭力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關鍵在于構建和諧共生的商業生態系統,沃爾瑪與其供應商、客戶、政府、員工等共同構成有機的商業生態系統的整體。
(4)和諧性原則
和諧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主旋律,社會要和諧,企業發展要和諧,生態系統建設也要和諧。加強產業鏈合作,推動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已成為企業界達成的廣泛共識,沒有和諧,就不可能有發展,最終損失的不僅是廣大消費者利益,也損害了企業自身的利益。因此,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堅持和諧發展十分重要。近幾年出現了大量的P2P網貸企業倒閉潮,就是因為這些P2P企業用欺騙的手段吸引投資者,進行非法集資,沒有形成和諧的生態環境。因此,互聯網金融要持續健康發展,更多地是呼喚“和諧生態環境”,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更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加強自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規范經營,確保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和用戶資金安全。
(5)利益共享原則
利益共享是提升產業生態系統聚合力的關鍵。為充分發揮產業鏈各方優勢,調動產業鏈各方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實行積極的利益共享原則,讓產業鏈各方在合作中帶來真正的利益。同時,要實行風險共擔,從而形成真正以利益為紐帶的產業共同體。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成功不僅取決于企業的自身能力,還取決于所選擇的生態系統整體環境和競爭力水平,所以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正在變成企業間競爭的重中之重。
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加強核心競爭力建設,不斷提高聚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能力。互聯網金融企業要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產業生態系統就必須有效培育核心競爭力。只有建立在強大核心競爭力基礎上的產業鏈合作才最為有效,也最為長久。
擁有強大的核心能力是構建良好產業生態系統的關鍵,也是互聯網金融企業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成功的根本。互聯網金融企業應注重鍛造哪些核心能力?當然任何企業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得最好,只要在產業鏈當中某個環節能做到極致就可以了。沒有好的產品,不可能聚集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發展;沒有技術門檻,創新容易被復制,企業也難以成功;沒有商業模式的創新,企業發展十分平庸,盈利十分困難,難以構建產業生態系統。因此,互聯網企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根據各個企業實際狀況靈活確定,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從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提高客戶體驗、打造開放平臺、商業模式創新、整合內外部資源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
對于電商金融企業要以打造強大的電商平臺作為核心競爭力,為電商金融模式拓展創造條件;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要以打造差異化支付產品和服務作為核心競爭力,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和服務有效性,從而聚集客戶,打造支付平臺;對于P2P網貸企業要以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為核心競爭力,從而打消投資人對風險的擔憂,提高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形成良好的平臺運營環境;對于眾籌企業要以豐富平臺產品項目、提高產品項目質量和成功率為核心競爭力,從而提高眾籌平臺的影響力;對于直銷銀行模式的企業,要以提高客戶體驗能力為核心競爭力,從而提高平臺競爭力。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開放的經濟環境,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擁有服務整合產業的所有資源。合作是打造產業生態系統的根本,因此,在構建互聯網金融產業生態系統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1)建立產業聯盟或企業聯盟
如2012年年底,上海陸金所聯合拍拍貸等10家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成立“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旨在加強行業自律,解決信貸征信問題,提高P2P網貸企業規范化服務水平;2014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協會成員單位涵蓋銀行、證券、支付、互聯網、P2P等多個領域,成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旨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自律管理,打破金融壟斷,讓互聯網金融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
(2)通過戰略聯盟合作,提高平臺競爭力
如今,戰略聯盟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推進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加快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2013年1月百度與中國平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大數據研究等領域進行合作,悄然進軍互聯網金融;2013年9月,阿里巴巴與民生銀行進行戰略聯盟合作,除了傳統的資金清算與結算、信用卡業務等合作外,理財業務、直銷銀行業務、互聯網終端金融、IT科技等諸多方面也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2014年6月6日,中國聯通廣東公司與百度戰略合作,聯手推出首款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的跨界通信理財產品——沃百富,開創互聯網金融的全新模式,意在打造互聯網金融入口。
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尤其要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電商金融、P2P網貸企業,還是供應鏈金融、眾籌公司以及余額寶產品,都離不開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即使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有競爭關系,但從發展來看,兩者是共生共榮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更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加強合作,互惠互利,實現共同發展。
當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戰略聯盟合作十分活躍,其已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這也是這些互聯網金融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打造良好產業生態系統的重要舉措,是打造互聯網金融開放平臺的必然選擇。
(3)通過收購、控股、參股、成立合資公司等資本經營方式,積極打造產業生態系統
近年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資本經營活動十分活躍,其重要目的是快速進入新興領域,獲得核心技術、資源和業務模式,打造產業生態系統,以提高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近年來收購或戰略投資不斷。2011年以來,阿里巴巴收購和入股了30家公司,如阿里巴巴接連收購高德地圖、文化中國、UC,并入股陌陌、新浪、銀泰、華數傳媒、優酷土豆等;騰訊收購和入股了40家公司,如騰訊入股滴滴打車、大眾點評網、58同城、入股京東15%股權等;百度收購和入股了30多家公司,如百度收購或入股了91無線、PPS、糯米網、愛奇藝、去哪兒等。
如今,并購、投資入股等資本經營的模式開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興起。如2013年10月,阿里巴巴收購天弘基金,出資11.8億元人民幣認購天弘基金26 230萬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出資額,增資擴股后,阿里巴巴電商持股51%,從而使阿里巴巴支付寶完全掌控余額寶;2014年4月,浙江融信以約32.99億元人民幣完成了恒生集團100%股權的收購,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持有浙江融信99.14%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后,馬云將通過恒生集團持有恒生電子20.62%的股份,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這也是馬云布局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籌碼。2013年10月,騰訊戰略投資國內獨立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好買財富,積極布局理財市場;2013年11月6日,由騰訊、阿里巴巴、中國平安“三馬”共同出資成立的眾安保險公司正式上線運營,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為19.9%,成為其最大股東,騰訊控股和中國平安分別持股15%,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資本經營的典型代表;2013年6月,中國平安收購壹卡會,進軍第三方支付市場,持股比例達到49.9%,成為第一大股東。
互聯網金融行業并購、投資入股等資本經營順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大興并購的熱潮,并購是進入新的市場、迅速彌補企業短板、完善生態系統、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得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重視。可以預見,隨著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未來互聯網金融并購將更為盛行,對于進入互聯網金融的企業來說,要善于運用戰略投資、并購等資本經營手段,這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加快企業發展、進一步拓展市場、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互聯網金融企業要成功,關鍵在于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平臺的成功意味著聯網金融企業的成功。平臺做得好不好,關鍵在于平臺經營。如何做好平臺經營?平臺經營涉及哪些內容?平臺經營與生態系統建設關系怎樣?眾籌網站、第三方支付、阿里小貸、余額寶、P2P網貸、浦發銀行推出的金融超市等都是平臺,它們要在互聯網金融大發展中取得成功,必須強化平臺經營關系,促進平臺的發展與成長。
制定平臺規則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平臺健康運營的關鍵,這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明確回答幾個問題:平臺應為客戶推出哪些金融產品?平臺要為哪些客戶服務?企業要與誰合作?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怎樣進行合作分成?合作雙方如何分工?如何調動合作伙伴的積極性?平臺如何開放?開放的標準又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正確回答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做好平臺經營和平臺生態圈建設的重要保證。
平臺經營和生態系統建設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受到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的青睞,如浦發銀行推出的金融超市本質就是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通過開放合作,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生態圈,從而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貸款融資、生活服務等綜合型、開放性金融服務。
實現平臺經營和生態建設的完美結合,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平臺數據化運營能力
平臺企業要根據平臺掌握的業務數據、客戶消費行為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為產品持續改進、產業鏈合作、商業模式創新以及精準營銷提供有力的支撐。
(2)做精產品,在垂直市場力爭成為領先者
無論是平臺經營還是生態系統建設,要從做業務開始,專注于把業務做精、做深。否則業務做不好,平臺經營和生態系統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做精產品的根本就是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要以“回歸產品”為核心,帶動企業轉型和發展。這就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從客戶洞察、客戶體驗、產業鏈合作、平臺運營、機制體制建設等方面系統推進,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卓越的產品,企業方能在充分競爭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3)做好風險管控
風險管理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雖然具有廣泛的便利性,但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大數據平臺優勢,建立風控模型和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大數據分析隊伍,不斷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平臺為進入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包括電信運營商創造了無限的機會,沒有廣闊的平臺空間,生態系統建設就沒有很好生長的土壤,企業永遠無法做到真正的強大。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企業要永續經營,成功轉型,生態系統建設、平臺經營乃至管理創新、機制體制創新將是企業市場制勝不可或缺的法寶。
加強生態系統建設的過程管理,開展生態系統建設的跟蹤評估,確保生態系統建設取得成效。生態系統建設的成敗決定企業成敗,因此,加強對生態系統建設管理和評估是企業推進生態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應成立相關部門和專業隊伍,切實做好生態系統建設的過程管理。要制定打造產業生態系統的規劃、目標、實施路徑,制定戰略聯盟合作管理制度和辦法,有效選擇合作伙伴和收購對象,建立一套戰略聯盟合作綜合評價體系,重點對產業鏈合作狀況等方面進行監控,廣泛收集產業鏈合作過程中各類信息和數據,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戰略聯盟合作進行及時、有效、科學地評價,以利于企業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提高企業產業合作的管理水平,確保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有效推進。
總之,互聯網金融企業要能獲得持續健康地發展,關鍵在于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這需要產業鏈各方攜起手來,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共同為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不懈努力。
[1]姚文平.互聯網金融:即將到來的新金融時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李麟,錢峰.移動金融:創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金融模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陳威如,余卓軒.平臺戰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胡世良.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與變革[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5]謝九.互聯網金融:革新與毀滅三聯[J].生活周刊,2014(8).
[6]魯育宗.互聯網金融要構建網絡生態圈[J].中國經濟時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