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我從省地稅局的工作人員變成習水縣寨壩鎮合心村的第一書記。
駐村,首先把心“駐”下來。 為了盡快融入合心村,得到群眾的認可,我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積極向老支書請教村民的生活習俗、語言特點等。每天天一亮,我就進組入戶,發放連心卡,記下每家農戶的家庭人口、子女入學和經濟收入等情況。到了晚上,就窩在宿舍里把白天走訪的情況進行梳理匯總。大到農戶的發展計劃、實際困難,小到村民家中的柴米油鹽。一個月的時間里,我走訪了400余戶1500余人。幫助村民解決日常生活難題20余個,化解矛盾糾紛15起。
駐村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村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擺脫貧困。合心村位于習水縣寨壩鎮政府東北部,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多元,屬一類貧困村。對于一個純農業村來說,在無產業無技術的實際情況下,要發展還得在“游”字上做文章。
我和村支兩委的干部決定大膽利用合心村的兩大優勢,距離“火爐”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的交通優勢、“天然氧吧”的生態優勢,以“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游在農家”的理念,引領村民把鄉村旅游業做強做大。目前全村已有15個農家旅游山莊,共300個床位,年底收入有望達到50萬元。
我相信只要是誠心誠意的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群眾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