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彌補了傳統課堂的缺陷,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更促進了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助于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物理實驗提倡讓學生經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發現的過程。物理實驗的教學需要同學們相互配合,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小組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合作效率較低。可能的原因有:小組成員不和諧、配合缺乏默契、討論激烈但完成任務效率低、學生對待小組合作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還有的小組成員之間個體差異較大,合作過程中往往被優秀學生“壟斷”。
下面筆者就談談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及建議。
一、物理實驗學習小組的組建
1.科學組建物理實驗學習小組。學期初,科任教師邀請班主任、學習委員、課代表對全班學生按性別、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小組(4人為宜),在此基礎上,每兩位學生自愿組合成“一對紅”。學校實驗臺兩人一桌,可以同桌討論、合作完成實驗,也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獨立操作。對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前后實驗臺4人小組共同完成。組內平等,不設組長,強調學生權利(討論的權利、動手操作的權利等)平等,每個人的義務(遵守課堂紀律、愛護實驗儀器)也平等。
2.認真做好學習小組的培訓工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學習也不例外。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能順利實施,需要教師事先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培訓工作。可以結合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講清合作規則;也可以觀摩高年級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使學生了解和自覺運用必要的合作技能,例如,如何討論、傾聽和表達等,提前對學生進行培訓,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學生態度不端正、氣氛不和諧等因素造成的小組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實驗前教師要精心準備
實際教學中,一說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教師就撒手不管,一“放”到底,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得不到應有的指導,陷于盲目、無緒的狀態。事實上,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反而比傳統教學更需要教師做充足的準備工作,更需要教師高超的啟發、引導能力。
1.硬件的準備。實驗之前,按照各班小組數量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供學生使用。
2.“軟件”的準備。小組合作學習,極易陷入“假探究”、“假討論”、“假合作”的怪圈,原因是沒有深挖“物理實驗”所蘊含的教育資源,在“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上教師沒有下足功夫,教師應該在實驗前精心設計該實驗相關的問題,對設置問題和正確引導學生方面加以重視,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
下面以實驗案例具體加以說明。
案例一:探究物體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問題1.拿到彈簧測力計,你首先觀察什么?
問題2.閱讀教材,注意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讀數時注意什么,測量結果怎么記錄。
問題3.與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相比較,有哪些異同點?你為什么要這樣比較?
問題4.記錄數據的表格應如何設計?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問題5.教材上為什么設計了G-m坐標系?畫出G-m圖象后你又有什么發現?
問題6.為什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代表了物體的重力呢?你能探究它的測量原理么?
點評:針對學生已有經驗,設置問題1、2可以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糾正錯誤;通過問題3可以教會學生比較和歸納的學習方法,為以后學習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問題4可以培養學生初步設計表格的能力,追問“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引導學生由“學會”躍為“會學”;問題5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示物理規律的能力。問題6留給學生思考探究的空間,在學習了二力平衡知識后,進一步加以解決。
實驗前我們將這些問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帶著未完成的問題,以渴望、迫切的心態進行實驗。
三、實驗中教師要一放一收
1.“放”——放手讓學生自己做,鼓勵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多動手、都動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聰明才智來自他們的手指頭。”一針見血地指明了動手的重要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讓學生在動手中觀察思考、分析判斷,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得出結論,使做實驗的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的創新過程。因此,在組建小組時我們強調以2人小組為宜。實驗時,每次以一人為主(操作),另一人為輔(配合操作、觀察、挑毛病、發現問題),輪流做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形成穩定的學習共同體,使大家的動手能力、實驗能力都得到提高。
2.“收”——教師要認真觀察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教師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小組成員的實驗操作上、小組成員的配合上,要認真觀察小組合作的情況,為小組合作評價、實驗課評價做充分的準備。此外,對于出現問題的小組要及時干預,避免出現部分學生不動手、小組成員學習行為失衡的情況。
四、實驗后小組合作交流與評價
小組合作交流評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流實驗的收獲、成果。大家可以交流各自的實驗心得、意外收獲、靈感、實驗結果,也可以提出自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和改進,也可以提出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失誤,大家共同注意。可以提出問題,請大家幫助解決。
2.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評:思考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談收獲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組內評價:在“一對紅”小組內,對自己的學習伙伴進行合理、公平的評價,鼓勵、贊揚為主,以此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維護小組的團結。
教師評價:側重合作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既要表揚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小組的成長,也要為表現不好的學生指明改正的方向,督促小組的成長。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