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亞萍 雷靂
睡眠時間不規律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和控制某些行為的能力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睡眠時間不規律的兒童更有可能產生行為問題。
2013年10月14日發表在《兒科學》雜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時間不規律會打亂兒童的自然生理節律,從而導致睡眠缺乏,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和兒童控制某些行為的能力。
該研究作者,倫敦大學傳染病和公共健康中心的伊馮娜·凱莉(Yvonne Kelly)教授在新聞稿中說道:“不固定的睡眠時間會伴隨著一種不穩定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導致身體和大腦產生類似時差的狀態,這對機體的健康發展和日常功能都有不利影響。”
國際睡眠基金會建議3~5歲的學齡前兒童保證每晚11~13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到12歲時每晚睡眠時間可以減少到10-11小時。
改善睡眠時間可促進兒童行為發展
英國的研究者們進行了一項關于睡眠時間對兒童行為問題影響的大樣本縱向研究,他們收集了10230名英國兒童的數據,記錄了這些兒童3歲、5歲和7歲三個年齡階段的睡眠時間和行為表現,其中行為表現由母親和老師進行評級。數據顯示,兒童的睡眠時間問題在3歲時最為普遍,1/5的兒童都有每晚睡眠時間不固定的情況;5歲時有9%的兒童仍然存在睡眠時間不規律的現象;到7歲時該比例下降到8.2%,大部分的7歲兒童會很有規律地在晚上7:30-8:30上床睡覺。與睡眠時間規律的兒童相比,早期沒有充足睡眠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多動行為、品行問題、情緒問題等。當給予一個固定的睡眠時間安排后,這些兒童在行為表現上有較大的提升。
《流行病學和社區健康》雜志上的一篇研究文章提出,睡眠時間不規律的7歲女孩在數學、閱讀和特殊意識得分比每晚在固定時間睡覺的兒童低。凱莉的研究也發現,如果父母制定一個嚴格的睡覺時間,兒童的行為問題能夠得到改善,改變睡眠時間后兒童的行為表現會有明顯的提升。
睡眠時間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不規律的睡眠時間造成的影響是可改善的,其中一種解決方法就是提倡衛生保健提供者將睡眠損壞作為日常保健檢查的一部分。兒童的早期發展對其一生的健康都有連鎖效應,干預家庭日常保健對個體的人生有重要的影響,對兒童睡眠問題的重視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http://www.cbsnews.com/8301-204_162-57607389/irregular-bedtimes-for-kids-may-lead-to-behavioral-problems/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