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信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問答
文/遼信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由2007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共九章69條。第一章總則,共10條,包括本法的立法目的和就業工作的方針等內容。第二章政策支持,共14條,包括多方面政策支持就業等內容。第三章公平就業,共7條,包括多項措施保證就業的公平等內容。第四章就業服務和管理,共12條,包括全方位加強對就業的服務與管理等內容。第五章職業教育和培訓,共8條,包括多渠道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等內容。第六章就業援助,共6條,包括采取多種辦法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等內容。第七章監督檢查,共3條,包括建立促進就業的目標責任制度、加強考核監督檢查等內容。第八章法律責任,共8條,包括對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理等內容。第九章附則,共1條,包括施行日期等內容。
問:在就業工作方面采取的方針是什么?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就業。
問:勞動者享有哪些就業權利?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問:促進就業的財政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和金融政策是什么?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第十九條規定,國家實行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政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就業環境,擴大就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
就業專項資金用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職業技能鑒定、特定就業政策和社會保險等的補貼,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和微利項目的小額擔保貸款貼息,以及扶持公共就業服務等。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國家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扶持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對下列企業、人員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一)吸納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達到規定要求的企業;
(二)失業人員創辦的中小企業;
(三)安置殘疾人員達到規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殘疾人的企業;
(四)從事個體經營的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
(五)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
(六)國務院規定給予稅收優惠的其他企業、人員。
國家實行有利于促進就業的金融政策,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并對自主創業人員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小額信貸等扶持。
問: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的就業有何規定?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但是,經醫學鑒定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傳染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問: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哪些服務?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下列服務:
(一)就業政策法規咨詢;
(二)職業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和職業培訓信息發布;
(三)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
(四)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
(五)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
(六)其他公共就業服務。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不斷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
公共就業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