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隨一個文藝交流團體出訪巴塞羅那。東道主加爾西亞是名作家,他特別推薦我們去Teatreneuclub的劇院觀看喜劇《三頂高統帽》。
加爾西亞說:“這家劇院不收門票,我們完全可以大搖大擺進場。”在劇場大廳,擺放著叫號機,大家自行領取號卡,號卡是一張帶有芯片的卡。“請大家注意這個!”加爾西亞指著我們前面椅背上的平板顯示器說,“這個就是這家劇院的獨創,相信它一定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蔽易屑毚蛄棵媲暗娘@示器,其實就是一個ipad。
《三頂高統帽》很精彩,一些經典情節逗得我們由衷地發出笑聲。我們面前的顯示器隨著舞臺上劇情的推進,同步顯示著臺詞以及人物簡介,的確算得上一項貼心服務。演出結束時,加爾西亞提醒道:“請大家拿出進場時領到的卡,再準備些零鈔。”是的,離場的確需要繳費!在劇場的出口處,分別裝有電子收費器,離場的觀眾把自己的號卡在機器上一刷,便會顯示出繳費金額。我就稀里糊涂地繳納了10歐元。不過,我們5人中王秘書繳費最多,是24歐元。加爾西亞則最少,是6歐元。
回到酒店,我們圍著加爾西亞追問究竟是怎么回事?加爾西亞哈哈大笑,原來,這家劇院為了吸引觀眾,在收費方式上進行大膽創新,不再按照傳統進門收費,而是按照觀眾發笑的次數計費,標準是0.3歐元/次,約合人民幣2.32元。怎樣統計觀眾發笑的次數呢?秘密就在于每個座椅后背上的平板顯示器——其實,它是裝備了“Pay-Per-Laugh”臉部辨識系統的平板電腦,能夠準確記錄觀眾的每一次發笑。王秘書之所以繳費最多,是因為她笑點最低;加爾西亞在觀劇時,則非?!肮澕s”,沒有放開去笑,結果就僅僅繳納了6歐元;而我呢,向來笑點比較高,繳納10歐元也不算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