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健康體檢,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陳玉輝提醒大家,有必要注意一些體檢時的常見誤區。
生活實例:每次進行健康體檢,李先生都不咨詢醫生,就挑選最貴的套餐,他覺得體檢項目越全越好、越貴越好。
專家提醒:體檢效果的好壞并不是跟著價格走的,像核磁共振、CT這類價格比較高的檢查項目,除了有相關指征的,一般人沒必要做。而那些體檢項目比較全的套餐,主要是針對上了年紀的人群,因為這個階段的人患病風險高,如果是年輕人的話,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受檢者在體檢之前要將個人的有關情況詳細向醫生說明,以便醫生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量體裁衣”,選擇既符合受檢者需要,又比較經濟實惠的個性化體檢方案。
生活實例:幾個月前,趙先生體檢后醫生在報告中建議他做個胃鏡復查,但是他并沒有重視,一直拖了3個月才去做胃鏡,結果發現胃癌已經轉移。醫生說,如果體檢后及時復查,或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專家提醒:不少人把體檢當成疾病檢查,這是一個誤區。健康體檢只是一個初檢,起到監控預防的作用。如果某項指標出現了問題,體檢者應及時進行復查。
生活實例:劉女士拿到體檢報告后,被一些指標后的“+”“↑”“↓”等符號嚇出一身冷汗,她趕緊上網搜索相關的關鍵詞,結果發現很多疾病都會導致這些指標出現異常,讓劉女士越看越擔心。
專家提醒:如果體檢報告上的一些指標只是偏離正常值一點,體檢者不必過于緊張。比如有些人尿酸值超標一點點,系統就會顯示向上的箭頭,而其他都正常,也不肥胖,那么單項指標異常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體檢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都會讓檢測結果出現偏差,關鍵還是要看醫生在體檢報告中給出的建議。
生活實例:張大爺拿到體檢報告單后,看看沒有什么問題,就將其隨手一丟。
專家提醒:無論體檢報告的結論是“正常”還是“不正常”,都不應該隨手丟棄,而應該將每次的體檢報告保管好,以便日后體檢或就醫時供醫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