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嬌
按照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聽說讀寫”是中學英語教學目的所在,而其中“寫”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非一日只功可就。因此,必須把“寫”的訓練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日積月累,才能有所突破。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就英語寫作訓練談筆者的一孔之見,以拋磚引玉。
一、做好“點、線”教學,培養學生正確運用句子的能力
任何語言都有內在聯系。英語也不例外,這種聯系無非就是:詞—詞組—句子。許多學生無從下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詞匯貧乏,詞組不認識,句子不會譯。要攻克這一難點,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記單詞的監督:另一方面要提高單詞教學的主動性、靈活性、趣味性。激發起學生想學,想記的欲望。筆者在教學中有意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在講解高中英語第一冊第四十六課中的Bush House時,筆者問學生現任美國總統是誰,學生回答“George Bush”。接著筆者又問:“如果Bush這個單詞小寫是什么意思”?學生查完詞典說“灌木叢”。這樣做不但拓展了詞義,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學單詞,背單詞的興趣。當然任何單詞如果不和其他單詞發生聯系,就沒有其真正的使用價值。就像磚塊,石頭一樣,如果不把他們砌在一起蓋房子,再多也沒有用。這就像單詞和詞組的關系一樣,單個單詞如不出現在詞組中其使用范圍就會非常狹窄,使用率就會很低。詞組不但增加了單詞的內涵,也增加了語言表達的生動性。任何詞或詞組離開句子,其涵義是不完整的。come from雖表達了“來自”這一涵義,但他人并不能完全明白你要說什么。只有在句子中,這個詞組的涵義才更生動,更完整。
He comes from NingXia.他來自寧夏。
This word comes from Latin.
這個字來自拉丁文。
The largest and most delicious peaches come from Fengcheng.最大最好吃的桃產于風城。
如何才能把詞、詞組恰到好處地運用到句子中呢?漢語中沒有時態的復雜變化,只借助于助詞“著,了,過”即可。而英語則有復雜的時態和語態變化。而時態和語態的變化則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瓶頸。詞—詞組—句子,這三點中由于時態和語態,而不能成為一線。因此,要突破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上的這個瓶頸,必須要使學生真正弄明白,掌握時態和語態的用法。做到運用自如。
漢語中我們說,“他來了。”“他來過。”和“他要來。”這三句話的動詞都是“來”。“來”的時間不同體現在助詞“了”“要”“過”上。而英語的表達則要通過時態的變化來體現的。
He has come.他來了。(強調過去的動作對現在的影響)
He came.他來過。(動作發生在過去)
He will come.他要來。(動作尚未發生)
英語中的時態和語態的變化是有規律。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規律,以及同各種時態聯用的時間狀語。例如:
用于一般現在時態的時間狀語:every day/week/month/year/summer…often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用于一般過去時態的時間狀語: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ast week /month /year/summer…two days ago…
用于一般將來時的時間狀語:tomorrow,the day after tomorrow,next week /month /year /summer…
其次,要幫助學生掌握構成時態和語態的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現在分詞,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形式。學生只要記住了時態和語態的基本定義,基本形式和標志,再輔之以大量的相關練習,就能隨心所欲地運用。造句子的能力也就基本上具備了。
二、注意英漢差異,使用正確的英語表達法
許多學生寫英文短文,都習慣用漢語去思考。結果寫出來的句子,讀起來很拗口,句意生硬,令人費解。其原因就在于學生不明白英漢兩種語言表達上的差異。
三、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熟悉文體格式,是提高英語寫作的必備條件
習作就像蓋房子一樣,有了材料,要把這些材料以一定的形式堆放在一起才能形成房屋。如何把句子組合到一起,就成了寫作成敗的關鍵所在。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比如,給家人寫信或寫求職信,雖然兩者屬于同一體裁——書信。但在寫作上卻有很大不同,家信可以用比較短、比較口語化的句子,用詞也較隨便,而求職信則不然,所用句子則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不能用口語化的句子,用詞要求嚴謹。
四、運用適當的訓練方法
寫作和任何形式的知識技能一樣都是可以通過課堂訓練加以提高的。筆者在這方面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嘗試:
1.消除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恐懼感。很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非常怕英文寫作,總覺得自己水平不到,能力不夠,缺乏自信心。為了避免學生的這種恐懼感,在教學中,筆者從來不搞疲勞戰術,始終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去安排教學進度,并在寫作題材安排上注意難易適度。
2.訓練方法的有效性,生動性。要克服消除學生寫作的恐懼感,訓練方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在訓練寫作時,很少給學生完整的范文。如果經常給學生范文,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性,不愿意自己動手去寫。而是等著老師念范文,自己去背。長此以往學生肯定會背煩的,背煩了就更不愿去寫了。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現象,筆者要求學生上黑板上去寫。然后加以評改。評改時,一個句子可以多給學生幾種表達方式,使學生有選擇,增加了寫作材料的廣度。
3.多鼓勵,多表揚。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想教學有效果,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老師切忌:“你寫得不行”而是應該說:“好,這個句子用得好”。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會使他們更有信心去寫、去練。有了這種主動性,寫作這一教學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